這天下午,張奇科打來電話。也閑得無聊的他向趙雲軒提議找點事做:“雲軒,老師布置的社會實踐作業,想好怎麼完成了嗎?”
“奇科,你小子改性子了,什麼時候開始對老師的作業感興趣了?”
“哈哈,咱也是學生,學習不咋地,老師的作業還是要完成。我有一個主意感興趣不?”不等回話,張奇科已經把計劃和盤托出。
原來,他想到學生的學習壓力很重,經濟開銷也很大。除了課本外,還要買各種各樣的輔導書,加上考卷、試題等。等初中、高中學生升學之後,這些輔導材料大都浪費了,要是能回收再利用……
“掙錢次要的,更重要咱們在走街竄巷中,可以順便觀察農村的發展變化,例如農村村莊的‘中空’問題。”
趙雲軒不解,“中空問題,什麼是中空問題?”
“嘿嘿,我自己創造的名詞。農村裏好多人家到村外圍蓋房子,中心的老宅子閑置不用都空下了,造成不小的資源浪費。”
“對,對,有這麼回事,我村也有這種情況。看起來不多,要是所有村子都這樣就厲害了。”趙雲軒附和道。
兩人合計半天,把事情定下來。又向韓弘文打了電話,約好第二天三人一起去。
向父親提起後,他沒講支持或者反對的話,“打算好就去做吧。”
然後轉身從櫃子裏拿了一摞零錢,交給趙雲軒,有五塊、十塊的,也有一毛、兩毛的,疊得整整齊齊。
父親不喜歡把錢存在銀行裏,家裏有些收入都自己放起來。姐姐上班後勸過他,才勉強存了一些,但大部分還是放在櫃子裏。
父親又找出秤和幾個舊的化肥袋子,交待道,“小軒,這種秤分上下兩麵,兩個標準,你仔細看清楚不要弄錯吃了虧,也不要沾人家的便宜。”
第二天老天爺很給麵子,看起來晴空萬裏,趙雲軒和張奇科、韓弘文三人騎著自行車雄赳赳、氣昂昂出發了。
去哪裏呢?
金馬屯鎮東麵靠著另一個縣——寧通縣,離南沙坡村約三十裏路程。
“在附近要是碰到熟人或者同學麵子上不太好,要不咱們到寧通縣試試。”趙雲軒提議。
“行,外縣沒有同學咱們放得開。”韓弘文也讚成。
向東騎行約一個小時,過去兩縣交界他們開始行動了。
像鬼子進村一樣,三人挨個村子進去,邊觀察邊吆喝,“收廢書、廢紙”、“廢書、廢紙的賣”
開始時候聲音很小,逐漸聲音越來越大,心情由開始的膽怯不安,變成有些亢奮的激動。廢書報在廢品站每斤四毛,他們定的收購價是兩毛五。
開始三人一起上街吆喝,一起收購,一麵稱重量一麵拿錢,忙的不亦樂乎。
熟悉過程後,幹脆分頭行動。村頭分開,兵分三路,村尾集合。
有事做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中午了。三人的收獲都不小,特別是張奇科,帶來的兩個大袋子都裝得滿滿的。
烈日下三人都出了不少汗,疲憊不堪。可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又興奮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