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旱(1 / 2)

清朝嘉慶初期,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直隸與川蜀之地大旱。

從仲春一直到冬天,依舊雨水稀少。大旱引起來蝗災,蝗蟲從西向東,密密麻麻,一時間蝗蟲大大小小,猶如黑壓壓烏雲一般,遮天蔽日,種在還算濕潤的河床上的莊稼,剛長一寸多高,都被吃的光禿禿的。蝗蟲所到之處,劈劈啪啪悉悉索索吃莊稼的聲響,像是燃燒的幹柴。

大旱與蝗災不僅使這幾個地方的土地和田園荒蕪,侵蝕了人們所有的希望,各地災民紛紛逃荒,餓殍載途,白骨盈野。

嗚嗚泱泱的饑民,彙成了從四處逃難的人流。

綿延幾百裏,浩浩湯湯,莊稼顆粒乏陳,糧食價格騰空,一天比一天嚴重。

百姓無儲糧,官倉也無糧,市街小販無米下鍋,大戶盡管看起來儲備很多,大多全部散盡或者被劫掠殆盡。

饑餓的難民,無錢買米,也不能坐地等死,把所有的樹皮都扒了一遍,凡是人手能夠的著的地方,基本都剩下白花花的樹心,所有的草根都挖掘殆盡,所有的牲畜都被吃盡,旱情還沒有緩解的意思。

登高遠望,低低矮矮的房屋,找不到一個人,蕭條至極,以前的小河流水璨璨,現在河床都布滿了皺紋;以前的炊煙嫋嫋,現在不見蹤影;以前走街串市熙熙攘攘,現在冷冷清清;以前家園庭院雞犬聲不絕於耳,現在淒淒慘慘。

很多家庭看不到希望,也不希望餓死,舉家赴死,兄葬其弟,父葬其子,夫葬其妻,萬戶蕭素鬼唱歌。

無情的災難,把人間變成了魔鬼的煉獄。

僥幸活下來的人,也沒有可以吃的東西,也沒有殺人的力氣,大多數人都是奄奄一息,風一吹都能吹到一眾人群,晃晃悠悠像是喝醉了酒,倒下來的,旋即被餓狗殘食。

諸葛錦上一路北上,看到各種慘劇,心裏不是個滋味,為什麼好好的一個國家,為什麼被幹旱折磨成了這個樣子,

有些人衣服光鮮,但卻死於饑餓,被人扒下了衣服,被惡狗拖著移動;有一個孩子,一個女人正在默默的流淚,仿佛再給死去的孩子祈福,然後站起來顫顫巍巍的往前繼續走,等待著她的也不過是死亡;幾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拄著木棍,步履蹣跚,像是八九十歲的老人。

一個城門外五裏的地方,挖了幾個大坑,成批成批已經餓死或者即將餓死的饑民,全被推到坑裏去,有的自願跳到坑裏死掉,反正早晚也是餓死,還有幾個人在死人堆裏扒衣服,用扒下來的衣服拿去換點東西。

城門上掛著兩個竹籠子,裏麵放了兩顆人頭,聽說是搶了大戶,被處死,其實也僅僅是一個警示作用。但是搶大戶的事情還是屢有發生,橫豎都是一死,搶就搶了,也不在乎官威什麼的。官府也不在意,都知道天怒人怨。天災引起來的民怨,怎麼都不好說,也對於搶大戶的事情愛理不理,有人報就處理,沒人報就當沒發生。被搶的大戶也是沒有辦法,也無計可施,有些反抗的大戶被饑民亂棍打死,也知道天災沒有辦法,有些大戶甚至自己主動拿出儲糧,賑濟災民,開設粥廠。

本來諸葛錦上想遊祖國大好河山,看看各地民俗風情,感受下外麵的世界。讓他想起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描寫的情形,“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