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突然死去,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太宗繼承了他哥哥未竟的事業,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錢俶和割據福建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土歸降,兩浙、福建亦歸入宋的版圖。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北征,他采用了圍城打援的戰法,派潘美等率軍四麵合圍太原,並擊敗了遼朝的援兵,北漢主劉繼元困守孤城,在外無援兵、內部厭戰的情況下,於五月初五被迫投降,北宋統一戰爭至此結束。

七、伏擊戰:巧設誘餌,故布疑陣

1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戰國時期桂陵、馬陵之戰中的軍事謀略齊魏桂陵、馬陵之戰是發生在戰國初期的一場著名的諸侯爭霸戰爭。

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曆史上一個大變革的時期。奴隸製生產關係逐漸趨向沒落,新興的封建製度正在成長起來。中原大地上的各個諸侯國出於爭霸的需要,相繼開始變法圖強。其中,魏國最先舉起改革大旗,改革變法的力度也最大,國力很快強盛起來。地處東方的傳統大國——齊國這時也在逐漸發展壯大。於是,一場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好戲拉開了帷幕。

(1)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出兵攻打趙國。強大的魏軍在統帥龐涓的率領下所向無敵,一直打到趙國都城邯鄲,形成圍攻之勢。趙國深知自己實力不濟,於是向東方的齊國求援,齊國決定援助趙國。公元前353年,齊威王任命大將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派他們統帥齊國大軍前去救援趙國。

孫臏和龐涓曾經一起在鬼穀子老師的門下學習兵法。龐涓耐不住學習的艱辛,隻學了一半就離開老師,闖蕩世界去了。孫臏則堅持學完了全部課程。此時的龐涓已經在魏國出人頭地,於是孫臏去投奔這個老同學。沒想到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設計陷害他,唆使魏王將孫臏處以臏刑(去掉膝蓋骨)。曆經千辛萬苦,孫臏逃到了齊國。到了齊國以後,雖然雙腿已經殘疾,但是孫臏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很快得到齊王的賞識和重用。這次出征,齊王特別要孫臏做田忌的軍師,隨時指導和幫助田忌,孫臏也想借這個機會報仇。

田忌本來想率領齊軍直奔邯鄲,與邯鄲城下的魏軍主力決一死戰。孫臏勸說道:“現在魏軍精銳部隊在邯鄲,留在國內的都是老弱殘兵。你應該率軍迅速向魏國首都大梁進軍。這樣一來,邯鄲的魏軍必然會趕回來救援。我們既可以解趙國之圍,又可以使魏軍疲於奔命,然後再趁機打敗他們。”田忌接受了這個建議,率領部隊直奔大梁。此刻,龐涓率領魏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攻下了邯鄲,還沒來得及慶祝勝利,就接到了大梁方麵的告急信。龐涓聽說齊軍要攻打魏國首都,大驚失色。他連忙離開剛剛攻下的邯鄲城,率軍回國解圍。而齊軍在大梁城下繞了一圈以後就悄悄地離開了大梁。然後,他們在龐涓大軍回國的必經之路——桂陵設下了埋伏,準備給急忙往家趕的魏軍一個“意外的驚喜”。果然不出孫臏所料,龐涓帶領魏軍未經偵察就冒冒失失地踏進了埋伏圈。田忌一聲令下,埋伏的齊軍一齊衝出,殺得魏軍措手不及。魏軍此前由於長期在趙國作戰,兵力消耗很大,現在又長途跋涉趕回國,已經是人困馬乏,在齊軍的突然打擊之下頓時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但是魏軍畢竟久經沙場,一番混亂之後逐漸回過神來開始加強抵抗。而齊軍的戰鬥力則明顯不如魏軍,要和魏軍正麵作戰,齊軍實在沒有勝算。孫臏發現這一情況後,強壓下心中複仇的欲望,勸說田忌見好就收,不要與魏軍硬拚。田忌見已經解了邯鄲之圍,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下令齊軍撤退。齊魏兩國之間的第一次較量宣告結束,這就是中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圍魏救趙”。

(2)減灶增兵

戰鬥雖然結束了,但是雙方都心有不甘,孫臏想補償遺憾,龐涓要一雪恥辱。齊魏兩國都在厲兵秣馬,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公元前342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援。齊國先答應幫助韓國,準備等韓國和魏國相互拚得差不多了,再派出援軍。韓國仗著齊國撐腰,堅持抵抗。但是弱小的韓軍不是魏軍的對手,五次交戰,五次失敗。這時候,齊國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派遣大軍援助韓國。統帥這支大軍的仍然是田忌和孫臏這對“老對手”。

孫臏又使出了“圍魏救趙”的老辦法,迫使龐涓從韓國撤軍回援。但是,這一次龐涓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回軍的途中一直都小心翼翼,齊軍無機可乘。孫臏見龐涓已經有所防備,決定另想辦法。他不等龐涓回到大梁,就率領齊軍主動向齊國邊境撤退,故意引誘龐涓追來。龐涓也想找個機會解決掉齊軍和孫臏這個心頭大患。於是,齊軍在前麵走,魏軍在後麵緊緊追趕。第一天,齊軍故意在宿營地生了許多灶,煮的飯足可以供應10萬人食用;過了幾天,齊軍生的灶就隻能供應5萬人吃飯了;再過了幾天,齊軍生的灶甚至隻能滿足3萬人的需要了。龐涓率軍一路追來,每天他都仔細觀察齊軍宿營留下的痕跡,幾天以後,龐涓喜形於色:現在齊軍做飯用的灶越來越少,這隻能說明齊軍士兵貪生怕死,半數以上的士兵都逃跑了。龐涓沒有料到這些全是孫臏精心安排的。齊軍每天生火做飯的灶的數量都經過孫臏的仔細考慮。灶雖然越來越少,但是士兵並沒有減少,齊軍通過讓更多的士兵共用一個灶的辦法,或者幹脆讓士兵啃幹糧,把灶的數量一減再減。這樣,就使龐淚產生了錯覺,讓他覺得齊軍不堪一擊。

龐涓果然上當了。他丟下大部隊,隻帶了少數精兵,不顧行軍疲勞,快速追趕齊軍。這天,孫臏經過仔細計算後,認定龐涓當晚會到達馬陵。馬陵地區地形複雜,群山環繞,山中隻有一條小路可以通過,是一個埋伏的好地方。孫臏決定就在這裏伏擊魏軍。他命令士兵將山道兩側的樹木全部砍倒,隻留下其中最粗的一棵,然後,又將砍倒的樹木橫七豎八地堆放在路上,擋住通路。而那棵惟一留下來的樹木則被剝去中間一段的樹皮,露出了白色的樹身。孫臏命人在樹身上寫了幾個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孫臏又特別從齊軍中挑選了一批優秀的弓箭手,以這棵大樹為中心,埋伏在周圍的樹叢裏,並且囑咐他們,當發現這棵樹旁亮起火光的時候,就聽從號令準備射箭。其餘的士兵則根據田忌的安排分別埋伏在馬陵群山的山嶺上,隨時準備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