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角聲滿天秋色裏】1.雪花酥(一)(1 / 2)

安城,禮部尚書私宅。

廣德十二年,歲次庚申,伏月之中。

夏日天長,夕食就比冬日用得晚了半個時辰。臨近申時末,各院的丫鬟婆子才提著食盒來廚房,廚房已是人聲鼎沸,掌勺的,配菜的,擇菜的……一個個忙得腳不沾地。廚房的管事宋嬸兒將各房來取菜的丫鬟婆子安置好,又急匆匆跑到廚房,看看飯菜做得如何了。

“可是渴死我了,廢了老大勁兒才安撫好。”宋嬸兒倒了一碗用涼水湃著的烏梅汁兒,又順手給掌勺的裘三娘一碗:“差不多了吧?你先歇歇,瞧這滿臉的汗,衣服都濕透了。”

裘三娘用涼水浸透毛巾,擦了擦額頭的汗,這才端起烏梅汁一飲而盡,緩了半晌,才長長吐了口氣:“這冰再不運來,咱們這菜該餿完了。這幾天是個什麼情況,連尚書府也買不來冰了?”

宋嬸兒“嗐”了一聲:“還不是宮宴的事兒。往年宮中甚少在三伏天宴請,宮中也用不著備那麼多的冰。這不今年宮裏麵老主子要召見幾位一品命婦麼,一是宮宴上要用的菜蔬得備至好,少不得得多用些冰塊兒,二是幾位老夫人都是上了歲數的,天兒這麼熱,不多備些冰塊降溫,得了熱病,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裘三娘還沒來得及接話,那邊就喊著:“三娘,大姑娘的雪花酥做好了嗎?”

裘三娘忙應:“好了好了。”

這架勢一看是各房已經開始裝食盒了,宋嬸兒也不再歇著,放下碗去盯著裝飯菜的人。

先是老太太的靜安堂。

四道熱菜,兩道涼菜,並香瓜涼粥和蝦仁兒抄手各一份,因天兒熱,老太太近來又有些不大想吃東西,便又加了一道山楂糕。

接下來是秦尚書和秦太太的鹿鳴院,上值的時候,秦尚書一般會在衙門裏用了夕食再回府,所以這會兒隻有秦太太一人用餐,隻有兩道熱菜,兩道涼菜,外並著一道蔬菜果仁兒粥,和一份醬瓜。

接著便是兩位姑娘的院子裏了,也都是兩道熱菜,兩道涼菜,和粥點。

不同的是,大姑娘今兒想吃雪花酥,裘三娘便親自做了一份雪花酥來。上好的麵粉加入豬油和水,調好,再加一些磨得細細的糯米粉,捏成薄薄的方塊,撒上花生碎芝麻碎,下油鍋炸,炸得焦黃,出鍋,趁熱撒上攙了蜂蜜花蜜調製的糖漿是甜酥,撒上精心調製的椒鹽便是鹹酥。裘三娘各擺了一小碟,又放了一碟素酥並一盞醬汁,由著大姑娘的喜好沾汁吃也是使得的。

裝置好了食盒,各院都拎著往回走,宋嬸兒正打算回廚房讓裘三娘趕緊做些吃食,讓那些雜工們趕緊吃了回家,卻瞧見二姑娘院裏的丫鬟還在,不由得多瞧了一眼。

別的院裏一般要一個婆子兩個丫鬟一起來取飯,隻有二姑娘院裏,向來是一個身量不足的小丫鬟並一個耳背結巴隻餘一身力氣的婆子來取,雖說是兩個主子的飯,但二姑娘院裏麼,誰個不明白?

今上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王公貴族的奢靡作風,家養仆從有定數,雜工有定數,連一日兩餐並加餐點心量都是有定數的。

宮中用餐,從原來的每餐三十二道菜減到了二十四道,王公大臣們也得相應的減少呀,這王公侯爵們減到了十六道,那大臣們便又減到了十二道。隻是宮裏的二十四道也隻在某些特定日子才這麼多,大臣們也總不能日日頓頓都十二道,於是日常也就六道或是八道菜。

就拿秦府來說吧,靜安堂住著秦老太太和養在老太太跟前的秦三姑娘,算是兩位主子,慣常都是四葷四素,外帶些點心醬菜的,但夏日裏都吃不得那麼油膩的,就減到了四道熱菜兩道涼菜。

鹿鳴院裏同靜安堂一樣,隻是秦尚書上值的時候,慣常都在衙門裏用餐,秦太太一個人,便減到了四道。

大姑娘的朝露園,比鹿鳴院少上一兩道主菜,但常常都要加一兩道點心。大姑娘有時愛吃些樣式新穎的點心,廚上就得格外費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