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睡(1 / 1)

六月的天,江南的雨,一如既往的潮濕。這個午後依然寧靜如夕,沒有知了的聒噪,更有了潛心研經的閑情逸致。悄悄潛入父親的書房,靜靜的呆上一下午,便是我午後最大的樂趣。

父親的書房在小靜湖的水榭之上,四麵環水,隻有一條竹廊與甬道相接。甬道兩邊隻栽著斑駁錯影的翠竹,最是寧靜不過。這個時節,更是芙蓉初放之時,幽香陣陣扶風而來,加上碧水,綠葉,白芙蓉,更是相得益彰,清新雅致。水榭通體皆用翠竹搭建而成,輕輕踩上幾腳,便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依稀就是兒時與玩伴們在橋上嬉戲的頑皮再現。這倒給幽靜的水榭平添了幾度俏皮,也不至於給我過於孤單的感覺。這也正是父親鍾愛這個書房的原因,還給它起了個“瀟眠閣”的雅號,“小築環碧月,瀟妃眠不起”,這是貼切不過。

父親最愛水芙蓉,說是喜歡它的淡泊,純淨之美。他也是極愛海棠的,書房之內現還懸著一幅《海棠春睡圖》,題曰:“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幅畫是父親年輕時畫給我母親的,母親的小名正是芙棠二字。畫中女子眠臥石涼,海棠拂麵卻渾然不覺,白衣青絲憨態可掬。自打有記憶起,父親就常抱著我對著畫像,指著畫中女子說,這是你娘。然後會給我講一些關於我娘的事,零零碎碎的,再加上當時年紀尚幼,所以也並不能記全,隻有一個模糊的影像,事實上我對於娘親的所有想法都是源於這幅海棠圖。久而久之,看畫就成了我的一種莫名的消遣,高興抑或不高興,都會跑到這幅畫前默默地發呆,自言自語地說上幾句,倒也常能釋緩一下心情。因為畫中女子就是我娘,我一直都相信無論我言語與否,娘親一定都會明白。

一年三百六十日,父親倒有一大半的日子不在家中,或遊曆,或訪友,或找個清靜之地潛心研究學問,我也無從得知,這樣孤獨的日子似乎也過慣了,反而覺得是這樣的日子輕鬆自在,也沒了束縛。倒是經商的二叔,常常回家看我,偶爾也會給我帶一些稀奇的小玩意,給我講一些各地風俗人情,很是討我的喜歡。二叔幽默風趣,又見多識廣,還特別親切近人,更視我如己出,對我疼愛有加,我從小就將二叔視為知己第一人。每次二叔回家,我都會粘著二叔給我講一路所見所聞,纏著二叔陪我下棋,帶我爬山泛舟,所以每次二叔回家,與我而言比過節來得更快樂。長年出門在外的二叔,也是一樣的行蹤不定,但是總會在我每年的生辰趕回家來,給我慶生,陪我放河燈許願。父親也是一樣,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按時趕回來,所以,每年的生辰就成了我一年當中就期盼的日子。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的幻想這樣熱鬧的場景,一次一次默數著。

轉眼六月又至,小閣樓似乎又該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