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趙王的仁慈(1 / 2)

是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是這樣,他手上盡然還有高達20噸黃金價值的銅和白銀,黃金。實際上 此前已經有大量銅被賣給四大財閥,當時中國銅錢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產量跟不上需求。

其次就是自夏商以來中國不斷發達的青銅器時代,使得中國到現在各國,尤其是貴族用具都是青銅用具,喝酒的杯子是青銅器,飯桌也是青銅器,書桌也是。

就連床都是。

四大財閥購買,就是為了滿足這個市場。

而中央銀行這個現今唯一可以鑄幣的機關,也獲得大量青銅,黃銅等製造大量新的貨幣。

沒辦法國家市場需求大量趙國銅錢,使得中央銀行還得維護期整個天下的貨幣穩定。

正式這一係列刺激,加上長城基金會的投機倒把。

到前334年開始,當時各國黃金白銀和銅錢三大貨幣價值基本上成了十進製。

由於得到了月氏帝國的巨大銀礦,使得趙國白銀產量遠遠高於黃金產量。河西可不向勒拿河下遊那樣一到冬天就隻能停工,黃金開采隻要很短的幾個月。

嚴重影響產量。

最終一銀元再次兌換成500錢,

相當於一兩白銀對一貫錢,也就是1000文錢。

這也說明當時國家投入市場的銅錢還是比白銀的銀元多。

白銀相對銅錢升職了。

但是相對於黃金的升值,不可同日而語。

原來六--七個銀元就可以兌換一個金幣,變成如今的10個銀元才能兌換。

而這還多虧了海外殖民地每年運回來大量黃金白銀。

當時黃金白銀產地的東南亞個島嶼,如菲律賓,印尼都被殖民公司霸占。強逼土著開采。

於是中央銀行,實際上投入市場的黃金貨幣還是不少。可惜相對其他兩種就少了。

於是自然升值。

貨幣不斷暴漲。

最終結果,就是物價再次上漲。

這和曆史上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將美洲的白銀黃金不斷運入國內,結果照成貨幣過多,物價飛升。

而整個中國,都在一起狂升。

而幕後黑手龐涓就領用這種辦法打擊其他各國,而他們毫無辦法。

當時趙國是逐步物價上漲,有充足時間調整國民收入,漲工資唄。

對於農民很簡單,農產品收購價格不斷上漲就不傷農了。

因此反而比較穩定。更加由於貨幣實際貶職,使得趙人的消費觀念大為改變。

守財奴的理財方式隻能是不斷貶職。於是如何保值成了趙國上千萬百姓正想探討的。

而齊魏楚秦越韓等國,卻是突然物價飛漲,因為這些物資都被龐涓的人拿著無數新製造貨幣買走了,有的甚至高了一倍也買。

對於不知情的當地人自然被坑了。

最終他們發現,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時,實際上就是龐涓在洗錢。

這個情況就是這些國家物價突然暴漲。

國家根本沒辦法調控。隻能讓百姓,包括貴族的多年積蓄一下腰斬了。

經濟危機在這一年特別明顯。

趙國的中央銀行實際上成了中國的中央銀行。

1金幣:10銀元:5000文方孔錢就是此後幾百年的基本兌換比例。雖然偶爾波動,但不會持續太久。

而有了大量的錢,趙國也終於開始紫禁城的龐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