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2)

第二十二章

楚懷王惟恐張儀產生疑慮,從而失去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他給了張儀豐厚的饋贈,還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並且當即宣布,與齊國廢除盟約,斷絕往來。然後,派使臣跟隨張儀去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以後,假裝登車時沒有拉住繩索摔傷了腿,居家養傷,不能上朝。楚國接管土地一事,自然也就無法付諸實施。開始,楚國使者並未介意,以為張儀很快就會康複。誰知,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張儀始終傷不見好。楚國使者不能不惶惶然了,擔心情況有變,急忙回報楚王。

楚懷王聞聽後,心急如焚,坐臥不寧。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想過:張儀會不會背棄前言呢?但他都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在他看來,如果張儀想要翻臉不認賬,完全沒有必要這麼一拖再拖。左思右想,楚懷王認為:張儀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對楚國心存疑慮,擔心楚國和齊國斷交並不堅決,一旦交出土地,說不定楚國還會和齊國重歸於好。楚懷王以為找到了症結所在,不禁如釋重負,暗想:讓張儀解除後顧之憂,那還不易如反掌?

楚懷王挑選了一位強悍的勇士,手持楚國符節,匆匆趕赴齊國。這位勇士的惟一任務就是一個字:罵!麵對麵地大罵齊王。罵得越凶越好,造成的影響越大越好。

齊宣王見楚懷王如此背信棄義,而且派人罵上門來,不禁憤怒至極,決心報複楚國。不過,齊宣王清楚,光憑齊國的實力,不足以戰勝楚國。盡管齊宣王極不情願與秦國聯盟,但在目前的形勢下也隻能走這條路了。不然,讓楚國搶先與秦國交好,齊國豈不是坐以待斃?齊宣王當機立斷,馬上派出使臣求見秦王,表示齊國願與秦國交好,並約秦國一同進攻楚國。

如此結果,早在張儀預料之中。張儀裝病居家,就是等著齊國登門請求與秦交好。這樣,秦國既可擺布齊國,亦可要挾楚國。一夜之間,張儀突然康複,上朝了。

楚國使者急忙求見,說他已久等三月有餘,希望張儀能給他盡速辦理接管商於一帶600裏土地事宜,他好回奏楚王。

不料,張儀故作莫名其妙:“什麼?您說什麼?商於一帶600裏土地?”

楚國使者情知不妙,據理力爭:“這是您對我楚王的親口許諾,言猶在耳,您不會忘卻。我奉楚王的命令,前來接管商於一帶600裏土地,希望您能履行諾言。”

張儀坦然地微微一笑,說:“那肯定是楚王聽錯了。我說的是我的封地六裏。秦王的土地,別說600裏,就是60裏,我也沒有權力饋贈於他人呀!”

楚國使臣還想爭辯,張儀下了逐客令:“請您回去稟報楚王吧。”

楚懷王正迷醉於擴大疆土600裏的美夢中,使臣回來一報,才知原是一枕黃粱。他恨,恨張儀,恨秦國,恨不能將張儀碎屍萬段,恨不能將秦國踏為平地。於是,他派出精兵十萬,選出良將屈旬,向秦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進攻。

秦國早已嚴陣以待。齊國更是虎視眈眈。楚國與秦國剛一正麵交鋒,齊國便從側翼向楚國發動猛攻。秦齊兩麵夾擊,楚國腹背受敵,結果是主將屈旬被殺,十萬大軍隻剩下兩三萬。秦國還趁機奪取了丹陽、漢中等地。如此慘敗,已無力再戰,楚國隻好以割讓兩個城邑為妥協條件,忍氣吞聲地與秦國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