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1 / 2)

第三十四章

3湖北新政,振興實業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七月十二日,52歲的張之洞調補湖廣總督,邁入他一生的重要階段。從此後,直到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九月晉京入參軍機,除兩次暫時留署兩江、駐節江寧外,他一直總督湖廣。張之洞督鄂的二十年,是他成熟而又精力充沛的二十年。他以湖北為舞台,傾注了一生的心力。張之洞在70大壽時的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不辭霜鬢與灰心,廟略堅強挽陸沉。

雄峻直轅通日月,困窮篳路啟山林。

醯雞久笑江神劣,精衛安知海水深。

方悟離鄉莊舄老,勞歌已作楚人吟。張之洞以湖北為第二故鄉,竭智盡力,從練湖北新軍到辦實業救國,再到興辦教育,無一不留下他深深的足跡。

十幾年的疆吏生涯,張之洞從中深深體悟到練兵至關重要。在山西、兩廣,他都萌發過編練新軍的念頭,但都化成泡影。甲午戰爭的慘敗,也使軍製改革提上日程。張之洞主張運用近代軍事原理訓練、組建新型軍隊,以取代綠營、防營等舊式武裝。在他暫署兩江期間所編練的“江南自強軍”,已表現出完全不同於舊式軍隊的嶄新氣象。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初,張之洞從兩江返任湖廣,以更大的熱情、更大的規模編練湖北新軍。他以從兩江調回的護軍營為基礎,招募新軍,組建護軍前營、後營及工程隊一哨。他還聘請德國軍官、日本軍官任教習。在張之洞親自督練下,湖北新軍兵強馬壯,訓練水平居全國一流,這是清末僅次於保護京師的北洋六鎮的最強大新軍。後來湖北新軍中出現革命傾向卻是張之洞所始料不及的。

“湖北新政”中振興實業更是他一生心血和思想的體現。他在湖北傾全力興辦近代機器工業,排除萬難,終於在武漢建立起包括冶金、礦業、軍工、紡織等行業的門類比較齊全的近代工業體係。盡管其中一部分企業因衙門作風充斥,經營狀況雖不盡如人意,但畢竟奠定了民族近代工業的根基。

漢陽煉鐵廠是亞洲第一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中國十大礦廠記》描繪道:“化鐵爐之雄傑,碾軌床之森列,汽聲隆隆,錘聲叮叮,觸於眼簾,轟於耳鼓者,是為二十世紀中國之雄廠耶!”但張之洞也有失誤之處,他憑藉主觀願望行事,先購機,後找礦。等到英商提供的貝色麻煉鋼爐運到,才發現準備投料的大冶鐵礦石含磷量高達0.25%,而酸式煉鋼法設計的貝色麻爐無法除去如此數量的磷成分,必須改用堿法馬丁煉鋼爐,僅這個失誤,就造成了巨大浪費。煤礦供應,問題更大。張之洞聘請德、比等國的礦師巡訪礦源,最後選定大冶王三石、江夏馬鞍山投資開礦。結果王三石礦挖出大水,隻得停工。馬鞍山礦產量少,含硫磺過多,不太適合煉焦之用,最後進口焦炭,不僅費用昂貴,而且無法保證供應。在工廠管理方麵,也有許多弊病,上上下下一派衙門作風,冗員充斥,互相推諉。後來漢陽煉鐵廠交與盛宣懷商辦。

張之洞在創辦漢陽煉鐵廠過程中雖有種種失誤,但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創之功是決不可抹煞的。張之洞創建的湖北槍炮廠生產的步槍“漢陽造”,直到本世紀中期,仍是中國的主要步兵武器。除此外,張之洞還興建了湖北布、紗、絲、麻四局,這構成了比較完整的近代紡織工業體係。張之洞不僅興辦了鋼鐵、軍工、紡織大型企業,還興辦了白沙洲造紙廠、湖北針釘廠、武昌製革廠、湖北氈呢廠、湖北磚廠等中小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