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聽聽歌,練練曲(2 / 2)

吉他大師卡雷巴洛說過:“左手隻是工人,右手才是藝術家。”

初學者一般會認為左手按弦比較困難,尤其是複雜跨度很大的和弦按法,左手要具備非常好的柔韌性和伸展性,按弦要保持彈性不僵硬。

而右手的姿勢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演奏者的技術高度、音色、速度、力度、右手疲勞度、音樂表現及視覺效果,所以演奏吉他對雙手獨立性要求非常高。右手固然重要,但少了左手這個和弦工人演奏效果也是會大打折扣的。

為了方便按弦,孟語菲把自己左手的的指甲剪掉,隻留下大拇指的沒剪,也幸好杜月欣不學吉他,要不然讓她剪指甲指定不幹,那可是個愛指甲有如頭發的女孩,每次剪頭發和指甲都要猶豫好久。

學校有規定:學生不準染發、穿高跟鞋等等...當然指甲油也是不讓塗的。愛甲的杜月欣都是買個透明的指甲油塗,如果不是現在是學生,還要遵守學校規定的話,杜月欣沒準會去學了美甲自己做指甲。

也有好一陣子沒有拿過吉他了,孟語菲發現還真的是有點手生了。

輕輕撥弦,舒緩的前奏響起,孟語菲跟著輕輕唱:“長長的站台哦漫長的等待,長長的列車載走我短暫的愛,喧囂的站台哦寂寞的等待,隻有出發的愛沒有我歸來的愛,哦――孤獨的站台,哦――寂寞的等待。”

吉他的節奏慢慢加快,孟語菲右手的撥弦改為掃弦,唱起了歌曲的高潮部分:“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這首歌叫《站台》,算是孟語菲學吉他時老師教的第一首掃弦的歌曲,印象特別深,孟語菲當年就因為看到電視上有個女孩的自彈自唱,手臂優美的掃弦動作後才迷上了吉他這種樂器。

無論用撥片還是指彈,掃弦的正確動作是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掌的一個協調動作,大臂至手掌整體都要十分放鬆,手腕的動作幅度最大,也最為放鬆,要做到最好像“柔弱無骨”的感覺。

小臂動作幅度最中,大臂幅度最小,這樣掃出來的音色才會靈動、清新、鬆馳、悅耳,也有利於‘瘋克’,也就是黑人爵士樂等需要疾速掃弦的音樂。

隻有姿勢協調了才會使樂曲的風格準確呈現。

除非追求特殊效果,否則如果隻是肘關節動,手腕不動的掃弦方式,那樣音色會變得極為僵硬。

孟語菲仔細回想起吉他老師教過彈弦和掃弦的動作要領,發現自己現在比較容易就找到了輕鬆的感覺,有經驗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真的是自己的手指關節和肌肉的彈性以及伸展性都不錯,真的比前世成年人時學吉他的感覺要好的多了。

所以有句話說: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學好吉他!

成年人僵硬的關節和肌肉限製了完美演奏吉他的一些動作,也沒有速度和靈活性,相比之下小孩子就會學得特別快。

孟語菲練了快1小時的吉他,把當年初學吉他時的歌曲彈了一遍,差不多找到了感覺就不再練了,手指已經開始發紅,再練就該疼了,畢竟現在的手沒練過,時間太長會受不了。

打開錄音機,把從杜月欣那拿的磁帶放進去,跟著音樂輕輕哼唱,一下午的時間就在聽聽歌、練練曲中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