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陸爽以書為師(1 / 1)

陸爽是隋朝著名的學者。是魏郡臨漳縣人,在隋建國初期做了太子洗馬。曾與宇文愷等人共同撰寫《東宮典籍》70卷,對研究曆史很有價值。

他聰明好學,以書為師,博覽群書。他讀書的特點是喜歡背誦。他認為隻有能背誦,才能掌握它的意義,並提高記憶力。9歲時,就能背誦2000字的文章。17歲做了主簿,好學不倦,經常手不釋卷。他認為世上物品最珍貴的就是書,因為它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財富、千金難買。他立下誌願:終生以書為師。北齊被北周消滅以後,周武帝聽說他是個有名望的學者,就征他入京做官。當時應征的還有陽之、袁叔德等10多名學者。他們一起去京赴任。這些人帶著家眷、行李,大小包裹。每個人身後,都是好幾輛車。

可是陸爽一沒帶家眷,二沒帶大小包裹,車上卻滿載著書籍。大約有幾千卷,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他說:“什麼都可舍棄,書一本也不能丟啊!”

到了京城之後,周武帝聽到這件事,很感動,親自召見了他。非常欽佩他的人品和治學精神,以大禮接見了他。

陸爽以書為師,終生不移。終於使他的學識越來越豐富,成為當時著名的學者。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