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循循善誘是說理的智慧與藝術
魏王要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閣,它的高度恰好是天與地之間距離的一半,並將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這個決定後,都覺得很荒唐,紛紛前來勸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氣,他傳下命令說:“誰要再來反對我的決定,一律殺頭!”這樣,大家都不敢再說什麼了,隻是在心裏著急。
一天,有個叫許綰的人背著筐,拿著鐵鍬到王宮來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聽說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願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
見到這個前來幫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興。魏王問他:“你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我呢?”
許綰說:“我沒什麼了不起的力量,我隻是能幫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計劃。”
魏王連忙高興地問他:“你有什麼高見?快講來我聽。”
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得先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魏王很不理解地說:“你這是什麼意思?”許綰說:“請大王聽我分析。我聽說天地間相距15000裏,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裏,要建7500裏高的台,那麼台基就得方圓8000裏。現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遠遠不夠做台基的。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5000裏。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將各諸侯國的土地全部占領。這還不夠,還得再去攻打四麵邊遠的國家,得到方圓8000裏的土地之後,才算湊齊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在方圓8000裏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數目龐大的建台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夠用呢。所有這些,都必須先準備好了,才能動工造高台。所以,您應該先大規模地打仗。”
許綰說到這裏,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魏王當然是放棄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許綰勸說魏王,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隻不過是毫無客觀基礎的盲目蠻幹,它當然不可能實現。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入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於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後,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後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齊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於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麵曆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