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該月齡的寶寶不懂什麼是害怕,什麼是危險,他們剛學會走路,動作不穩,不協調,容易跌倒,成人在引導寶寶走路時,一定要加強保護,避免受傷。
2.寶寶的圍欄和推車要經常檢查,不牢固的或損壞的地方要及時修複,以免發生危險。
3.該月齡的寶寶己聽懂和理解成人的語言,成人在講話時聲音要柔和、親切,不可大聲嗬斥和責罵。
4.媽媽是最安全的避風港。寶寶學會爬行,就會常常主動離開媽媽的懷抱,帶著旺盛的好奇心到處活動;遇到挫折,他仍會回到媽媽的身邊。母親就像是寶寶的避風港,發生任何使他害怕和不安的事,隻要回到媽媽身邊就能讓他安心。
如果媽媽對尋求保護的寶寶置之不理,或不耐煩,常說“不要因一點小事而哭”而把他推開,這樣反而會使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緊緊纏住媽媽不放。相反,孩子充滿好奇和自信地四處探索,媽媽卻左一句“危險”,右一句“不可以”。過度的保護,也會使寶寶失去探索新事物的欲望。
5.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現在,寶寶變得愛發脾氣了,動不動就搖頭、甩手、叫嚷了。其實,這正是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寶寶有自己的意見了,可是,他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而且,腳不會走路,手不能靈活地運用,挫折多,脾氣就大了,這時媽媽要理解寶寶。
寶寶想自己吃飯,就讓他拿著湯匙自己吃,趁他張嘴,你送上一口飯菜;寶寶想要自己穿衣,就讓他自己穿,趁他不注意,悄悄幫他拉一拉褲管和袖口。尊重孩子的意誌,是鼓勵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快周歲了,大部分的寶寶均已能獨自站立,有些已會扶著東西移步前進。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四處走動,個人的發展差異逐漸加大,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寶寶的智能也開始萌芽。
研究報告指出,給寶寶活動的空間越廣,刺激腦部的機會越多,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越佳,到了3~4歲的智能就越好。所以不要讓寶寶在雜亂的空間,或玩具太多的房間內活動,會妨礙他的積極探索,影響他的智能發展。
周歲的寶寶,有的雖說已會“學走”了,但是手腳尚不靈活,一定要不斷地重複練習,不要限製任何寶寶可練習走路的機會,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寶寶的手走,在愛的鼓勵中,他將擁有學會如何平衡及獨立成長的機會。但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注意家具是否有尖銳的棱角及邊緣,收好危險物品,讓寶寶在寬敞、安全的空間中成長。
(一)11個月大嬰兒——潛能開發遊戲
為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係統就會發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喂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好,模仿能力也越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恒的寶藏。
1.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喂食要訣,一定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燙,約接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所以平時應多讓他自己進食。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喂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嚐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裏麵。
2.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接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兒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很開心的!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等。
如果寶寶下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麵,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
3.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