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新發展。

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理論內容。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來,我國麵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曆史條件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製度改革和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壯大國家的綜合國力。當代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曆史時期。在此過程中,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來,黨提出了一係列的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和新理念,在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層麵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導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新發展

所以,及時、全麵、係統地從國家理論層麵上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理論,無疑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當代係統建構的一個緊要的任務。這個任務的緊迫性還在於國外各種國家理論的複興及其所展示出來的理論優勢。其中,西方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研究成果顯得尤為突出。密裏本德、列菲弗爾、阿爾都塞、普拉查斯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主張全麵檢討並創建或重建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或自以為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框架去考察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當代形態,即所謂的“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國家理論。這些“新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有新工具主義、結構功能主義、資本邏輯學派、係統分析學派、生活世界理論、國家自主論等。隨著經濟全球化逐漸展示其在國內和國際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響,如今又出現了種種“後馬克思主義”(PostMarxism)國家理論形態,如製度分析的國家理論,組織實在論(OrganizationalRealism)國家學說等等。這些“新”和“後”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雖然沒有真正達到重建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目的,但卻大大拓展了國家理論的研究視野,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