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一個笑話:
以前,一個賣草帽的商人,日複一日地在賣草帽,工作很艱辛,有一天因為特別累,在一個林子裏的一棵大樹下小坐休息,不知不覺間打了個盹。
他醒過來,發現自己的草帽不見了,他四處查找,看到原來所有的帽子都被樹上的猴子拿去玩耍了。他突然想起,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於是並把自己頭上的帽子扔到地上,果然,眾猴們都把草帽扔到了地上,他輕而易舉地就拿回了本屬於自己的草帽。
他回家後把這件事講給了自己的兒子,等兒子有了兒子,他又把自己這個有趣的事講給了孫子。
他的孫子,繼承了祖業。有一天,由於太累,同樣,在林子的大樹下睡著了。等醒來的時候,猴子也是把草帽拿去了。他想起了爺爺給他講的事,就把自己頭上的帽子丟到了地上,可效果卻完全不一樣,在他把帽子丟在地上後,猴子們卻沒有丟下草帽,而是一隻大猴子從樹上跳下來把他的帽子檢起來了。那隻大猴子還說:就你有爺爺嗎?
故事中的小猴子正是吸取了他們爺爺的教訓所以才不會上人的當,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把別人的教訓用作自己的經驗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泰戈爾的哲理詩中有句名言:“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這話意味深長且發人深省,向世人揭示出錯誤與失敗也有不菲的價值。
著名企業家馬雲這樣描述花時間去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這個沒什麼好評論的,我認為,等你什麼時候能看別人慘敗的經驗,看得一身冷汗,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學習、吸收可以幫我們節省很多時間、精力。”
《羊皮卷全書》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能夠從別人的經曆中吸取教訓,他們是快樂的;第二種人是能夠從自己的經曆中吸取教訓,他們是聰明的;第三種人是既不能從別人的經曆中吸取教訓也不能從自己的經曆中吸取教訓,他們是愚蠢的。
我們要力爭做第一種人,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把別人失敗的教訓轉為自己的財富,從吸取成功者失敗的教訓中增長自己的智慧。因為成功者的教訓也是用血汗換來的,有的還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你吸取了他們的教訓,在實現人生目標的征途中,就不會付出那樣的代價了,就可以大大節省你成功的時間和成本,讓自己少走好多的冤枉路。
在美國,有個叫道密爾的企業家,專買瀕臨破產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在他手中,又一個個起死回生。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愛買一些失敗的企業來經營?”道密爾回答:“別人經營失敗了,接過來就容易找到它失敗的原因,隻要把缺點改過來,自然會賺錢,這比自己從頭幹省力多了。”道密爾的聰明之處就是在於他懂得失敗價更高,別人不行的,他行,別人跨越不了的,他能跨越,把別人的失敗變成了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