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3)減少問話者追問的興致和機會
問話者如果發現了答話者的漏洞,往往會刨根問底地追問下去。所以,回答問題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對方抓住某一點繼續發問。為了達到同樣效果,借口問題無法回答也是一種回答問題的方法。(4)讓自己獲得充分的思考時間
回答問題前必須顧全大局,對問題要進行縝密細致的思考,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給自己留出充分思考的時間。
通常,談判者對問題答複的好壞與思考時間成正比。因此,有些提問者會不斷地催問,迫使你在對問題沒有進行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倉促作答。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答複者更要沉著,不必顧忌談判對手的催問,轉告對方你需要時間進行認真思考。(5)不輕易作答
有些談判者會提出一些模棱兩可或旁敲側擊的問題,意在以此摸清對方的底細。對這一類問題更要清楚地了解對方的用意之後再作答。否則,輕易作答,會造成己方的被動。(6)有些問題不值得回答
談判者當然應該配合提問者回答他們的問題,但這並
不等於談判者必須回答對方所提的每一個問題,特別是對某些不值得回答的問題可以禮貌地加以拒絕。(7)找借口拖延答複
有時可以用資料不全或需要請示等借口來拖延答複。當然,拖延時間隻是緩兵之計,它並不意味著可以拒絕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因此,談判者仍要進一步思考如何來回答的問題。(8)將錯就錯
當談判對手對你的答複作了錯誤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又有利於你時,你不必去更正對方的理解,而應該將錯就錯,因勢利導。談判中,由於雙方在表達與理解上的不一致,錯誤理解對方講話意思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一般情況下,這會增加談判雙方信息交流與溝通上的困難,因而有必要更正和解釋。但是,在特定情況下,這種錯誤理解能夠為談判中的某一方帶來好處,就可以采取將錯就錯的策略。
總之,談判中的應答技巧不在於問題回答得“對”或“錯”,而在於應該說什麼和如何說,怎麼更好地處理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