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紀元423年2月17日
日麥帝國,碧瑤城,薩家行館
“威爾,你又在寫什麼內容?”
“是這樣的曼莎,你大伯問我一個事。關於軍隊的機槍有什麼看法。”
“什麼看法?不是說春田軍械廠大獲全勝嗎?”
看著眼前的曼莎身穿一條橙色的連衣裙來到他的身邊,作為女婿兼臨時槍械評論員,與提供主意的食客,湯威爾暫時並沒有因為他沒有跟曼莎同房而感到鬱悶,而是在為薩家的大當家出謀劃策。
尤其是薩家讓他免費住在這裏本身正是考驗的一種,薩家的人始終忘不了自己老爸當年的張狂,更忘不了湯家曾經是薩家對手的事實。
哪怕這事情已經過去50多年,湯家也衰落到如今隻剩下一名男丁撐門麵。可是他湯威爾的表現在薩家人看來,卻是有一種難以敘說的感情。
一個對手的倒下固然可喜,但是隨著對手的倒下,自己卻有一種陣陣的哀傷。或許這就是造槍之家之間既有爭鬥,也有惺惺相惜的成分。
“大獲全勝……算是吧。可是你也知道一個,我們國家沒有任何一款大口徑機槍。”
就像湯威爾自己說的,為了所謂的民族自尊心,並且曾經被15毫米口徑的墓戈重機槍攻擊過的日麥人毅然將20機炮輕型化,把20毫米口徑的機炮當成步兵部隊的“重機槍”。然而,這20機炮發射的20×110毫米無殼炮彈重量不小,對於部隊的後勤來說完全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經曆過大遠征後,日麥人花了51年的時間才討論出他們需要大口徑機槍的結論。隻是,究竟用什麼口徑,那就是現在的日麥人軍火商,乃至每一個關心軍事的日麥人在反複進行討論的。
“鐵拳人的15毫米重機,16毫米口徑?”
“曼莎,我自己個人來說,槍炮口徑其實沒必要老是盯著鐵拳人,根據鐵拳人來製訂我們的標準。的確,我們以前為了確保能讓彈藥打炸鐵拳人,把鐵拳人打成一坨爛肉,造出來的彈藥都是屬於那種威力過剩的。現在春田軍械廠推出的9×59毫米步槍彈,其實算是撥亂反正。唔……不光是我們,我聽外國新聞廣播,鐵拳人也為自己現在用的8×59毫米步槍彈頭疼。因此,既然他們自己都覺得後坐力過強,那我們真的有必要為了所謂的自信心,硬是要搞比他們大口徑的彈藥?”
湯威爾一邊寫,一邊跟曼莎看著眼前書桌上的各種資料,也許在其他人看來,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口徑愛好者。隻是現在他有了曼莎,他得為其他人考慮一下才行,不能時時刻刻以自己的個人感受為標準。
實際上根據他從鐵拳人那裏繳獲的東西,特別是瓦萊衝鋒槍使用的8×21毫米手槍彈。這子彈的威力不大,也不算小,比較尖銳的彈頭還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對付大多數人形目標是絕對奏效的。因此,他個人認為他們這裏威力最小的9×17毫米手槍彈,或許……改個尖彈頭就能讓性能變得更加不錯,而且還方便槍械使用者快速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