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懂槍之人必會研究槍械(1 / 2)

(接上一章)

“湯同學,又有你的快件。”

“來了。”

伴隨著門外的宿管再次向他送來一份上麵寫著“碧瑤城,彌勒公司”的紙質郵件,湯威爾整個人都覺得哪裏不對。因為他放在書桌上,用剪刀剪開上麵的包裝繩後,他是看見了一本印有塞爾手槍設計圖的手冊。很明顯,他看到郵件的寄件人一欄寫著“薩法特”,立刻知道這個未來嶽父是來讓他參與改進塞爾手槍的。所以,沒什麼好說,他將湯普森槍行的文件處理好並且再次郵寄回去,接下來……

作為一支曾經與爺爺手裏頭的寇特手槍競爭軍用手槍訂單,到最後才不幸落選的半自動手槍。塞爾手槍的問題就是細節方麵設計得不夠人性化,加上薩家背後的彌勒公司並非是一家以手槍起家,而是一家以杠杆步槍與杠杆獵槍出名的軍火商,對手槍本身並不重視。結果,當時的彌勒公司忙於讓他們的杠杆步槍成為日麥軍隊的製式軍用狙擊步槍,導致塞爾手槍也沒有資金與相關人力進行改進,最終在大遠征的前夕落敗於已經擁有14發大彈匣的寇特手槍。

正如之前他跟特叔說的改進意見,完全看得懂設計圖的他也在手冊的空白處對主要可以修改的零件作出相關說明。同時為了彈匣方麵留有餘地,他並沒有讓這支原來空重600克,全長165毫米的口袋手槍使用18發的雙排手槍彈匣,而是減一發采用17發9×17毫米手槍彈的型號。至於為什麼不繼續保持9加1發的彈容量,原因無他,在日麥帝國低於10加1發彈容量的半自動手槍是完全賣不出去的。如今的日麥人別說現在處於戰時,手槍的彈容量太少隻會讓他們寧可購買多一支轉輪手槍。畢竟除了像他之前使用過的鼎峰轉輪手槍由於子彈口徑在13毫米,彈巢為了顯得沒那麼礙眼隻能往裏頭塞五發子彈,其他的轉輪手槍基本都是六發彈巢,甚至是八發彈巢的。

不過他也是想了想,如果這塞爾手槍以後要是真的拿出去外貿,雙排17發容量以及自己在槍口畫的螺旋紋(專門用來安裝消音器)真的有必要嗎?還是加上一條作為個人的保留意見吧。寫好個人的改進意見後,湯威爾越發覺得自己將來應該回湯普森槍行上班。特別是他目前博覽群槍,對槍械的了解是真的深刻(3歲打槍的人能不深刻嗎?更不用說他本身就是槍行家的後代),加上他本人完全可以做到蒙眼拆槍與組裝槍械,並且保證自己重新組裝的槍械能正常射擊不會產生什麼炸膛,啞火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就這樣。但願特叔他們能理解就好。”

由於全國進入緊張狀態,加上日麥軍隊再度進行輕武器裝備的招標,日麥帝國的軍火商一個個都是摩拳擦掌地等著瓜分軍隊的訂單。畢竟他也明白,在國外掙外彙回來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們日麥人對外銷售的渠道大多數得通過地下黑市。而地下黑市,很明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聽,這都不是一個讓人感覺很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