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5巧言說服,有理不在聲高

按有關部門的規定,在某劇場門口不許賣瓜子,花生之類的小食品,怕的是影響環境。獨有一位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劇場管理員的話說:“這老太太年歲大,嘴皮尖,人有叫他鐵嘴,不好對付,隻好睜隻眼閉隻眼。某日,市裏檢查衛生,管理員小王讓老太太回避一下:

“老太太,快把攤子挪走,今天這裏不許賣了。”

“往常許賣,今天不準了,難道世道變了?”

“世道沒變,檢查團來了。”

“檢查團來了就不許賣了,檢查團來了還不許吃飯呢?”

“檢查團來了,地皮不幹淨要罰款的!”小王加重語氣道。

“地皮髒了罰款,他肥肉吃多了拉稀,還是罰賣肉的款麼?”

小王悻悻地敗下陣來。

這時,旁邊一位看管自行車的老師傅走過來說:

“老嫂子,你沒早沒黑地幹、掙幾個錢挺不容易的,要是檢查團的人來了,真罰你的款,你還能打場官司不成?檢查團不會天天來,飯可得天天吃的。”

老太太一聽說“還是老薑辣,我走,我走。”道理都一樣,為什麼效果不同呢?

關鍵二者的說話方式不同,小王說話簡單,以公事壓人往往令人產生逆反心理;而老師傅的話卻是幾分利害,幾分情理在一塊,淡化了老太太的逆反心理,達到了勸人的目的。

常言說:“有理不在聲高”,論辯中不要給人一種得理不饒人的感覺,否則會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使他不願放棄錯誤而與人強詞奪理,同時要把道理講深,講透,不能口號似的重複幾句理由,而不作一些必要的交待。清朝名將年羹堯,某次出師不利,潰敗途中碰到一位窮秀才,舉刀砍殺時怒問道:你說,我是殺你,還是不殺。”

書生坦然答道:“殺我,不失將之威。”“不殺,不失將軍之德。”

年羹堯聽之,不但未殺,還叫部下送些銀兩給書生作盤纏。書生死裏逃生的訣竅在於他牢牢把握了年羹堯的挫折心理,讓他無論是“殺”“不殺”都保住了“威”與“德”,使他的心理獲得了平衡。

6諸葛亮智激周瑜

曹操即將進兵東吳,在鄱陽湖訓練水師的東吳大都督周瑜,聞訊星夜趕回柴桑郡商議軍機。

周瑜一到,文武官員一撥一撥來探,有說應降的,有說該戰的,周瑜都表示讚同。晚上,魯肅帶劉備特使諸葛亮來見。敘禮畢,魯肅先問周瑜:“今曹操南侵,是戰是降,主公孫權就聽將軍的了,你的意思怎樣?”周瑜說:“曹操借天子之名,且又勢大,不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我已拿定上意,明日見了主公,便請派人納降。”魯肅大吃一驚說:“這話錯了。江東基業已經曆三世,怎麼能輕易棄給他人。孫策將軍臨終遺言,外事托付將軍。今正要靠將軍保全國家。而今,將軍怎能聽從那些懦夫的語言?”周瑜說:“江東六郡,生靈無限,如果因戰爭而遭兵戎之禍,必然歸怨於我,所以決計請降。”魯肅說:“不對!以將軍之英雄,東吳之險固,曹操未必能夠得誌。”二人互相爭辯,諸葛亮隻是袖手冷笑,根本不介入。

周瑜看到諸葛亮這個態度,便問:“先生何故哂笑不止?”諸葛亮說:“我不笑別人,隻笑魯子敬不識時務。”魯肅急了:“先生怎麼反倒笑我不識時務?”諸葛亮說:“周公瑾主張投降曹操,甚是合理。”周瑜說:“孔明是識時務的人,必定和我有同心。”魯肅說:“孔明,你怎麼也這麼說?”諸葛亮說:“曹操極善於用兵,天下無人能擋。過去隻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他對敵,現在這幾人都已被曹操消滅,天下已經無人啦!隻有個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曹操爭衡,弄得現在孤身在江夏,存亡未保。周將軍決計投降,可以保住妻子,可以保全富貴,至於江山易主,國家安危,由它去吧,有什麼可惜的!”魯肅從劉備處把諸葛亮請到江東,正是要他協助定下東吳對曹操迎戰的大計,現在聽諸葛亮這麼一說,不覺勃然大怒說:“你要教我主屈膝受辱於國賊嗎?”

諸葛亮倒十分平靜,而且顯得胸有成竹,又露出幾分神秘地說:“其實我有個好計,既不用牽羊擔酒,把土地和大印都交出去;也不用親自渡江。隻要派個使者,用一葉扁舟把兩個人送到江上就行。曹操一得這兩個人,百萬大軍便會卸甲卷旗,退回中原。”周瑜感到驚奇,連忙問:“用兩個什麼人,能夠使曹兵退走?”諸葛亮並不直接回答,還是強調說:“江東去掉這兩個人,好比大樹落片葉子,糧倉少了顆穀子。而曹操得到,必定大喜而去。”周瑜越聽越感興趣,迫不及待地問:“到底是用哪兩個人,你快說呀!”諸葛亮這才緩緩說道:“還是我在隆中沒出茅廬之前,就聽說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銅雀台,非常壯麗,廣選天下美女放置於此。曹操本是個好色之徒,他聽說江東喬公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大喬,二女兒叫小喬,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經發誓說:“我平生一願是掃平四海,成就帝業;一願是得到江東二喬,安置在銅雀台,讓她們伴我歡度晚年,一生就死而無恨了。”現在他雖率領百萬大軍,虎視江南,其實根本為的是這兩個女子。周將軍何不去找喬公,花費上千兩黃金把她們買來,派人送給曹操。曹操得此二女,稱心如意,必然班師。這是古時範蠡向吳王夫差獻西施的妙計,應該趕快施行。”周瑜聽了,有些半信半疑,又不露聲色地問道:“曹操想得這兩女子,有什麼東西能證明?”諸葛亮說:“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下筆成文。曹操曾命他作過一首《銅雀台賦》,賦的中心意思,單表曹操平生兩願,一是該作天子,二是誓取二喬。”周瑜說:“這篇賦你能記下來嗎?”諸葛亮說:“我愛它文辭華美,多次吟誦,已暗記在心了。”周瑜說:“請你吟出來我聽聽。”諸葛亮即刻背誦起來,當吟到:“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時,周瑜就氣得暴跳起來,他離開座位手指北麵罵道:“這老賊真欺我太甚!”諸葛亮連忙起來攔住說:“過去匈奴屢犯漢朝疆界,漢天子答應派公主去和親。現在你怎麼倒舍不得兩個民間女子?”周瑜說:“先生有所不知,這大喬是孫策將軍的主婦,而小喬則是我的妻子呀!”諸葛亮趕忙作出誠惶誠恐的樣子說:“這個我實在不知道,失口亂說,死罪,死罪!”周瑜咬牙切齒道:“我與那老賊勢不兩立!”諸葛亮又敲邊鼓說:“事須三思,免得後悔。”周瑜說:“我承蒙孫策將軍臨終托付,豈有屈身投降的道理?先前所說的,不過是想試探二位的態度。其實我自離開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斧加頭,也不改其誌。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操!”諸葛亮慷慨答應:“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早晚聽憑驅使。”周瑜說:“明天見了主公,便商議起兵。”事既談妥,魯肅便領諸葛亮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