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利如剃刀的辯鋒
論辯是人們常用的、最正當而且最有效的武器。武器的種類很多,使用的方法當然各有不同,它的利鈍也因武器而異。語言何嚐不是如此?如果對它的用法昏然不知,再好的武器也發揮不了應有的效用。
我們的話語,有時候也像剃刀那樣快利無比,有時候也像長矛那樣,足可穿人胸脯。說到武器鋒利的情況,可真是各具異趣。
有的是可以廣為通用,其利如小刀;有的是足以把一個人斬成兩截,其利如武士刀;有的是可以把巨木兩斷,其利如鋸;有的是可以穿堅砍固,其利如斧。
事實上,操剃刀,頂多隻能裁紙、削筆或是刮刮胡子而已。
要切、割、砍、斷巨大或是堅硬的東西,使用其小如剃刀的玩意,必不能遂願。拿武士刀來說,即使揮斬有術,麵對參天巨木,怕也嘎嘎乎稱難。
砍巨木,就必須有鋸、斧那種鋒利,但,若拿鋸、斧來刮胡子,那就不對勁到了極點。
語言也是一樣,鋒利的情況參差不一,有的是利如剃刀,有的是利如武士刀,有的是利如斧頭,各有相異,就如人類的麵貌,迥然各異。
至於哪一樣鋒利才好,因各人的立場和工作場所的不同,而大有變化,不能一概而論。
有一點倒是不能不知的,那就是:小不能兼大,大可以兼小。
也就是說,剃刀不能砍巨木,斧頭卻可以裁紙、削筆(雖然使用起來格格不入,但是,終可達到裁、削的目的)。如此推論,當知語言的鋒利,與其是剃刀,不如是菜刀;與其是菜刀,不如是武士刀;與其是武士刀,不如是斧頭。
因為,使用斧頭可以完成較大的事,使用剃刀就無法完成較大的事。這也就是大可兼小,小不能兼大的道理。話是這麼說,如果用法得當,剃刀小則小矣,卻超過武士刀的效用。
總而言之,武士刀也好,剃刀也好,要是不鋒利就百無一用,完全失去了它們本來的價值。說到這兒,就有必要先解釋:“什麼才是鋒利的語言?”
2寸鐵可以致人於死地
經常說話的人,腦筋就會得到磨練。
然而話說回來,語言如果使用過度,又會出現麻煩,不是有句俗話說“過猶不及”嗎?這就是說,語言若使用過度,效果反而大減。
“寸鐵可以致人死命”這句話說明話若簡潔,但悍氣十足,就會產生不能抵擋的力量。語言的用法是否妥當,就要從這一點來衡量。
一言以蔽之,話要說得恰到好處。
比這更要緊的,倒是發表講話的時候,腦筋如何與之配合,使之產生最好的效果。
因為,同樣是一把刀,如果技巧奇劣,原是可以一砍兩斷,卻變成數砍不斷;如果技巧奇佳,原是數砍不斷,卻變成一砍兩斷——產生意外的效果。
練過功夫的人,可以用紙撚兒(搓紙而成的繩索狀物)把木筷子劈為兩半。
又如,修行者可以在刀口上,從容踏過,腳心卻一無損傷。
也就是說,柔軟如紙,也可以用來劈木,銳利如刀口,有時候也無法傷及腳心。
這裏說明了一個道理:
平時明敏果斷,腦筋奇佳的人,有時候也無法暢言心中所思的十分之一的事。
又,平時拙於言辭,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人,有時候會突然滔滔而言,大展辭才無礙的一麵。這種現象到底是因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