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不逢時,與西錯過(1 / 2)

這裏曾是茫茫東海,一望無邊,空曠天穹下,終日長風撥弄著萬裏波濤,每日惟有太陽赤赤炎炎地從寂寞白雲間滑過,一條孤獨的禿尾巴老蒼龍終日無聊地掀起幾個稀落的衝天浪柱,間伴著幾聲淒楚楚的哭泣。傳說它是西海龍王母生的小兒子,因長的醜,又十分凶頑潑皮,不受龍王家族待見,龍王母也跟著灰頭土臉地夾著尾巴,一日,這小兒子惹禍招致龍王暴怒,龍王母羞愧之下,張開大嘴就要吃掉小兒子,潑皮的小兒子見勢不妙,玩命般向被西海龍王視為大荒的東海狂奔,龍王母在後麵緊緊追趕,惟恐小兒子竄到荒天大海被東海龍王和鱉精巨鱷撕吃活吞,一躍龍身探首咬住了小兒子的尾巴,小兒子驚恐地往前猛拽,龍王母情急慌亂下咬斷了尾巴,失去尾巴的小兒子忍著劇疼一口氣跑到荒寂的東海,孤戚戚與東海老龍王無味地雜居著,聽著黑風、看著黑雨,顫栗栗地哭念著母愛。也許是禿尾巴老蒼龍終日龍淚漣漣,千年哭泣流幹了淚水,茫茫東海化為了沼澤湖泊,水神共工失去了東海水神神力,對西海龍王十分惱怒,但又不敢得罪,沒有四海龍王相助,水神孤掌難鳴,隻好遷怒於西海女媧娘娘趕捏泥人,用樹枝麻繩往東方甩出了密密麻麻的不周不正小民,衝撞了水脈,拋到東海的泥人缺胳膊少腿,得著神氣的化成了小蝦小魚,沒得著神氣的變成爛泥堙塞了東海泉眼,斷了東海水源,於是率部落壯男西征到不周山討伐女媧娘娘部族。不周山上設有觀天神壇,神壇上豎立有扶桑天表,觀天授時,為廣野眾生調風調雨,不旱不澇,萬物繁盛,眾生齊奉女媧娘娘為生育神。共工妒性大,看不慣芸芸泥人隻奉女媧娘娘,不敬與他們須臾不離的水神,共工妒性大發,衝上神壇,揮起石斧砍倒天表。天表是用千年扶桑神木做的,從頂端斜拉了四根麻繩分別固定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方向,天表頂端臥一鳳鳥,候風侯氣。西王母是神壇守望人,勃然大怒,率眾女與共工廝殺,把共工趕回輝諸之山。共工毀天表斷四方維繩,天時天序頓時失去規矩權衡、天神趁機隨意作怪,把一直被天表束縛的自由自在突然間發泄出來,想怎樣呼風喚雨就怎樣呼風喚雨,全然不顧四節八氣,普天下驟作狂風暴雨,一口氣下了四十九天。西王母隻顧與共工拚殺,未來得及修複神壇,豎立天表,規矩四方維繩,沒有觀測到天象有異風變氣亂,突遭四十九天狂風暴雨,普天下汪洋一片,洪水橫流,萬般生命被洪水吞沒隨水漂卷,西王母萬般無奈,隻好離開家園,率眾女伐桑紮製桑排,營救呼天叫地小民,被洪水衝浮到東海湖泊,蟄居東海的禿尾巴老蒼龍馱著桑排犁海劈浪遊到盤古山,在盤古山躲避洪水。盤古山上野果腐爛野獸逃逸,眾人食不果腹。洪水退後,西王母就率部落眾女下山來到山前平疇廣野,尋覓能居住的地方,來到與禿尾巴老蒼龍相遇之處,見四周鬱鬱蒼蒼,紫氣氤氳,為天之正南,地之正中的一方寶地,眼前到處是土丘湖泊,就散開眾女尋找老蒼龍,遍尋四野湖泊,尋了三天,未尋到一點蹤影,在一個方圓數百步深水湖邊找到九處龍爪爪印,模模糊糊還能依稀分辨。西王母吩咐眾女找來石塊把龍爪印圍起來,設為神壇,帶領眾女拜祭蒼龍,把老蒼龍奉為保護神,把深水湖視為龍潭聖地,在龍潭四周廣植桑林,在神壇前整地蓋房定居下來,成了這裏茫茫廣野的初始主人,開始了墾田種稻,植桑養蠶的群居生活,以西王母的女人強勢君臨桑林廣野。共工被西王母趕回輝諸之山後,對女媧娘娘後人遭此大劫,漂泊蠻荒大野,十分後悔,畢竟與女媧娘娘部族是同族通婚的結盟部族,是女媧娘娘把他封做水神的,而且發現討伐西王母是一個致命敗招。西王母率部落漂泊東海後,共工才覺得自己少了一個可以依賴的結盟部族,與黃帝部落同處於大河河野,顯得勢單力薄,經常為爭水遭到黃帝部落挑釁。輝諸之山是座大山,水脈旺盛,南望廣袤原野,一條大河穿流其間,北岸居住著黃帝部落,不尊崇女媧娘娘母權製度,有女人部落專司生育,而是尊崇父權製度,實行一夫多妻賜婚居家生育,是水火不容的兩大結盟部族,幾百年間,兩大部族經常為生存空間打仗,無奈黃帝部族用牛犁地,種粟植麻,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在大河兩邊逐漸占據優勢,女媧娘娘結盟部族逐漸不敵,退守高山大川,共工部落就是從大河邊平疇沃野退守到輝諸之山,苦心經營防守,與西王母部落遙相呼應,黃帝部落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基本上能平安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