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俯首禮佛,抬頭見佛(1 / 2)

第四十八章、俯首禮佛,抬頭見佛

西城小孩的住處。

小弟從外麵回來,手裏舉著一封信,還沒關上門便說:

“皈男來信了!好新鮮的一隻信封,上麵貼著郵票,還蓋一個郵戳。”

小孩不在。慧姑聽見,忙忙從樓上跑下來,問:

“真的?”

小弟高興地說:“不是真的難道是假的?”

兩個人歡喜異常,坐下來就要拆信。慧姑忽然想到說:“小孩還沒有回來,我們不能現在就打開信封。”

小弟一拍腦門,說:“看!一著急就什麼都忘了。”

二人安靜下來,一邊等小孩回來,一邊摩挲那隻信封。

信封上是皈男一貫的字跡,慧姑和小弟一眼便認得,收信的是三個人,一個不缺。

連著幾個月,小弟快要把小孩家裏的藏書讀完,每天都要做好幾頁筆記,桌上摞著兩個厚厚的筆記本,都是寫滿了字的。慧姑自看見一本《金剛經》後,其他的書再不去看,隻去誦經。小孩不愛看書,一天裏在外麵瞎跑。城西的山上有座極樂寺,他從未去過,近些日子老往寺裏跑,每次去都要為慧姑請幾本經書回來。慧姑無不歡喜,把佛經放置高處,繼續去誦《金剛經》。小孩發現後,說:“你要不讀那些經,我就不再往家裏請了。”慧姑說:“我先誦滿三千部《金剛經》再說。”

小孩說:“那我先把請回來的這些經流通出去,你要讀時,再請不遲。”

慧姑說:“這樣才好。”

小孩捧著從寺裏請回的佛經,來到大街上,一時不知給誰看,正躊躇著,迎麵走來一位老太太,向他問路。小孩聽老太太說話,是純正的西城口音,心下便疑:“本地人怎麼會不識路?”

老太太說:“我早上出來買菜,買好菜便往家裏走,走過一條街,又一條街,越走越看不見家門,後來知道,是迷路了。我老伴兒還在家裏等我給他做飯吃呢,一定餓壞了。小夥子,你能幫我認一下路嗎?”

小孩一看日頭,已過中午,問老人,家住哪條街?

老人說:“**街。”

小孩說:“這條街就是。”又問老人哪個小區。

老人說:“**小區。”

小孩說:“就是馬路對麵的小區。”

老人哭了,說:“這還活著做什麼,家在眼前都不認得了……”小孩攙著老人走進小區,一直把她送上樓,臨走,老太太突然間向小孩下跪,驚得小孩險些跌倒,趕緊把老人扶起。

老太太說:“孩子,你別慌,我沒有要難你的意思。我先問你,你手裏端著的是什麼書?”

小孩說:“佛經。”

老太太長噓一口氣道:“怪不得呢!剛才我看見從那些書裏飛出那麼多菩薩,所以才下拜。”

小孩詫異道:“這是真的?”

老太太說:“我快要離世的人了,還用得著說假話?你的佛經能給我看看嗎?”

小孩說:“能呀?怎麼不能?佛經就是給人看的。都送給您。”

老人歡喜接受,一謝再謝,又邀小孩回屋坐了才罷。

小孩回來了。三個人一同,把皈男的來信打開,一字一字讀去。

皈男的信很簡單,先問了他們三人的近況,又說了自己回去的情況,說幾天後要來西城看他們,帶上自己的妻子。

三個人讀完信,一起跳起來。

小孩說:“這次來,我一定要把他倆都留下來,家裏這套房子這麼大,都是給他們空著的。”

幾天後,皈男攜念兒如期而至。四人見麵,說不出的歡喜,又加一個念兒,更是熱鬧。皈男答應可以多住一些時日,移居的事,隻能日後再看。小弟默然點頭。小孩有些惆悵,說:“反正這裏永遠給你們留著,你倆生一大堆孩子,都住得下。”

慧姑笑著看念兒,問:“你打算給皈男生多少孩子?”

念兒羞道:“有他一個就夠了。”

小弟說:“那不成!沒有孩子怎麼行,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看著看著就沒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