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稱長安,地處關中平原,連接著中原腹地和中國的西北邊疆,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北和華東的門戶,交通暢達,位置險要。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有十三大皇朝定都於此,漢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它為:金城千裏,天府之國。
臨潼是西安的東大門,自周秦至漢唐,臨潼都是京畿要地。因西安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秦始皇陵就建在此地。公元前246年,十三歲的秦皇嬴政開始親政,這位千古一帝親政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自己建造陵寢之地,直到他死去的前兩年,這座選址在驪山北麓的陵寢才建造完成,前後曆時三十九年,每年征用民夫七十餘萬,規模之宏大,設計之完善,皆為曆史之最。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之中隱藏著當時整個秦皇朝七成的財富,奇珍異寶無數。另外民間傳說陵墓之中甚至還有女媧補天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神石,連上古禹帝用來鎮壓九州龍氣的九鼎都在其中。
自秦不足三世而亡,為了得到陵墓之中的財富,曆朝曆代打秦始皇陵注意的人不知凡幾,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楚霸王項羽、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和唐太宗李世民。
據野史傳聞,項羽的族侄項他率領當時楚軍最為強大的暗夜幽騎軍一千八百餘人,也是項羽的親衛,奉項羽之命盜挖秦始皇陵,結果全軍覆沒,隻有項他逃得性命,但素有智將之稱的項他回來之後也變成了一個白癡。
暗夜幽騎軍的覆沒令項羽勃然大怒,這才火燒了阿房宮泄憤。也正是項羽沒了這一千八百暗夜幽騎軍,垓下之戰才敗給了劉邦,也失去了東山再起的資本,羞愧與憤懣之下,自刎於烏江之畔。
驪山鎮上的一棟二層小閣樓之內,李神都手拿著一本書頁泛黃的線裝書看的津津有味,可要是仔細看去的話就會發現,那暗暗泛黃的書頁原來卻是黃金壓成的金箔,那透明的絲線也不是普通的麻線,而是寒冰蠶絲,頭發絲粗,一寸來長一根就價值萬金,水火不侵,刀劍難傷,聽說李隆基就有一件寒冰蠶絲編成的寶甲,李神都將整個陝西都翻遍了也沒有找到這件傳說中的寶甲。線裝書的封麵上刻有五個鳥篆:述異聞野誌。
李神都聽說這本書是唐皇李隆基的心愛之物,這才從陝西曆史博物館給取了過來。
這本《述異聞野誌》半分厚半尺寬一尺三寸長,有一百零八頁,上麵記錄的都是上古時期至先秦時代的異聞野史,和山海經雷同。不同的是,這本《誌》當中用的卻是不同的字體,有雲紋文,象形文,殷墟甲骨文,西周銘文,先秦古篆,鳥篆,大篆小篆,金文,隸書,行書,草書等等,還有一些連考古學家都沒見過,幾乎囊括了自人類出現以來所有的字體。字體有大有小,大者,一頁也隻書寫的一個文字,小者,一頁卻書寫的好幾萬,這林林種種的文字當中,李神都也隻能看懂其中的一大半而已。
在李神都看來,這本李隆基心愛的書籍遠遠不是一本述誌那麼簡單,除了世俗的文字之外,書裏麵居然還有書寫符籙用的符文,上古巫族的不傳之秘,號稱是一切巫術根基的巫文,上古練氣士所用的蝌蚪文,還有一些看上去更為複雜神秘的文字,可惜的是,這些占據三成篇幅的神秘文字,李神都一個都不認識,他更沒有打算去請教那些個文字專家。
李神都現在看的正是關於秦始皇的記載,重點看的是記載著秦始皇陵消息的文字,這和他到西安的任務息息相關。李神都不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也要不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且還將其據為己有。李神都是國家安全局下屬特別行動處第五處的處長,這個第五處在民間還有一個比較響亮的名字,中國龍組,專門處理一些世俗的力量解決不了的靈異事件或者問題,又或者是重大的國家安全問題,權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