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稅收:保持與經濟增長的基本同步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與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使得我們對2009年稅收收入的預測與計劃安排更為關注。可以預計,2009年的稅收將改變連續多年超常規增長的勢頭,實現理性的正常增長,即保持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基本同步。綜合考慮世界銀行和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的預測,估計2009年我國GDP的增長率將達到8%,按照這一增長速度,考慮到CPI4%左右的漲幅和統計口徑差異等因素,預計2009年的稅收增長率將在12%左右。
8%左右的GDP增長率,表明200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較大幅度的放緩,但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經濟增長之所以會出現大幅度的放緩,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2009年形勢將更為嚴峻,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從國內情況看,中國經濟麵臨著周期性的調整和結構性調整的雙重壓力,這將使2009年的經濟逐步調整、回落。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且中央明確采取一係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從2008年年底到2010年兩年多的時間還將拿出4萬億元擴內需、保增長,估計2009年要投入1萬多億元,這將使我國經濟仍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2003年以來,稅收的增長率均在20%以上,2007年更是高達31.4%,稅收出現超常規增長,大大高於同期GDP的增長率。之所以預計2009年的稅收收入將改變超常增長的勢頭,實現與GDP增長的基本同步,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因素的考慮:
——以增值稅轉型為主要內容的稅收製度的優化,從根本上扭轉了稅收超常增長的態勢。在原生產型增值稅製下,對納稅人外購固定資產所支付的稅金不能給予抵扣,致使增值稅的整體稅收負擔較高。尤其是2003年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較大,均在20%以上,而納稅人外購固定資產支付的稅金不能抵扣的製度性因素形成了累積效應,加之稅收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增值稅的大幅增長。由於增值稅收入(國內收入)占了整個稅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增值稅收入的高速增長,又大大地推動整個稅收收入的增長。由於2009年1月1日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預計全國增值稅全年將減收1200億元,從河南省的情況看,將減收71億元,估計將占當年增值稅總量近10%。增值稅轉型改革不僅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更重要的在於優化了稅製結構,建立了使主體稅種增值稅保持與經濟同步增長的機製。
——企業所得稅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2004年以來企業所得稅的增長幅度在30%左右,2007年更是高達36.6%,大大高於同期稅收總收入的增長幅度。近年來,企業所得稅占整個稅收收入總量近20%。所得稅的大幅度增長也是推動稅收收入超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2009年的經濟形勢決定企業的利潤空間將有較大幅度的壓縮,作為以“所得”為稅基的企業所得稅的增幅將大幅度降低,這將直接導致2009年稅收增幅大幅度下調。
——其他相關稅收政策調整也促使稅收增長率趨近於經濟增長率。證券交易印花稅和儲蓄利息個人所得稅等稅種與GDP的增長並無直接關聯,過去這兩個稅種是推動稅收增長高於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證券交易印花稅改雙邊征收為單邊征收,暫停征收儲蓄利息個人所得稅等政策的調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稅收的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距離。
——2008年稅收收入形成的較大規模在相當程度上製約了2009年的稅收增長幅度。2008年1-10月,全國入庫稅收514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7%,雖然從8月份開始增幅已回落至5%左右,且最後兩個月還將呈不斷下降趨勢,但全年稅收收入還將維持較大的規模。全年的預算支出剛性很強,加之年初的冰雪災害與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財政支出壓力很大,擴內需、保增長,年內後兩個月僅中央財政就要安排1000億元,各級地方政府也在緊急安排支出,公共財政的需要對2008年組織收入提出了強勁的要求。在當前這一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各地組織稅收收入的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即使後兩個月稅收收入零增長,2008年稅收收入的增幅仍將達到18.5%,所形成的較高基數將直接影響2009年稅收增長幅度。
盡管上述一係列減稅措施和相關因素將直接降低稅收的增長幅度,但稅收亦能保持與經濟增長的基本同步。這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麵的判斷:一是2009年我國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措施將呈現積極效應,其結果必將拉動經濟增長尤其是第二產業的增長,作為主要以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為稅基的主體稅種增值稅及對建築安裝等領域課征的營業稅將隨之實現相應增長;二是稅製的逐步完善與稅務管理的強化必將帶來一定幅度的稅收增長。增值稅的轉型,可以有效堵塞稅款抵扣的漏洞,增值稅因轉型實際的減收可能會比理論上預測的要少;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後,企業所得稅管理更趨規範,潛在的稅源將更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稅收收入。另外,從現實的情況看,由於統計口徑差異以及GDP結構與稅收結構差異等技術性因素導致名義上的稅收增長率略高於GDP的增長率,這也是正常的。
在得出2009年稅收將保持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一基本判斷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看到,2009年的稅收收入還可能呈現兩個特征。一是中西部地區的稅收增長可能較大幅度低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其原因在於中西部地區大都是資源性省份,2008年稅收高速增長的資源性行業的增長在2009年必將大大放緩,其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相對於東部地區更困難一些。二是地稅部門組織收入的增長幅度可能比國稅部門組織收入的增長幅度要大。因為此次減稅政策措施大多體現在國稅部門負責征收的稅種上,而且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又為營業稅等地方稅收提供了充裕的稅源。
稅收工作麵臨的形勢“前所未有”
麵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稅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而做好稅收工作,應注意研究稅收活動的內在規律,立足於有效實現稅收的職能,特別要注意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經濟社會變化發展的特征和稅收工作麵臨的新形勢,進而調整思路,改進方法,使稅收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發展的大局。
客觀分析並準確把握稅收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稅收工作的前提。當前稅收工作麵臨的形勢可以概括為四個“前所未有”。一是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前所未有。從2008年8月份以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急劇下滑。在國家采取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的情況下,經濟形勢從今年年初以來有好轉的跡象和趨勢,但經濟下滑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遏製。各級稅務機關對這一基本形勢應有準確的判斷,對由此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與多方麵的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二是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的難度前所未有。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帶來企業經營收入和利潤的大幅度減少,進而導致稅源的短缺。稅收收入的銳減與公共財政的強烈需要的矛盾加劇,稅務部門完成稅收計劃的困難是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三是各級地方政府和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有效實現稅收的職能的期盼程度前所未有。各級地方政府一方麵基於促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需要,要求稅務部門組織更多的稅收收入;另一方麵又需要稅務機關落實好各項減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企業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以促進地方經濟的平穩發展。而納稅人也特別需要稅務部門落實國家的減稅政策,降低自身的稅收負擔,以克服困難,渡過難關,並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可以說,各級地方政府和納稅人均對稅務機關有效實現稅收的收入職能與調控職能有著很高的期望值。四是納稅人對稅務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納稅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前所未有。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納稅人更加需要政府轉換職能,稅務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並有效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稅收問題。
針對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調整工作思路,調動積極因素,確定工作重點,著力解決突出矛盾,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稅收工作的關鍵。稅務機關必須改變單純以稅收計劃完成情況作為衡量、評價稅收工作質量與成效唯一依據的觀念。要圍繞全麵、有效實現稅收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實施宏觀調控的職能作用,重點做好組織稅收收入、全麵落實稅收政策與優化納稅服務三個方麵的工作。在開展上述工作中還要注意轉換思路,創新手段並注意彼此之間的有機結合。各級政府與上級稅務機關要將上述三方麵的工作質量作為衡量、評價各級稅務機關稅收工作績效的主要依據。
強化稅務管理,高質量地組織稅收收入,為保民生與促發展提供充裕的公共財政資金。最近幾年,由於諸多方麵的原因,稅收收入的增長幅度大大高於經濟增長的幅度,稅收的超常規增長往往掩蓋了稅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問題。隨著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和國家實行一係列的減稅政策,組織稅收收入的困難加大。依法組織稅收收入,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財政的需要,不僅依然是稅收工作最基本的任務,而且在經濟困難時期,稅務部門有效組織稅收收入還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組織收入的問題上,稅務部門要克服三種傾向:一是悲觀畏難情緒。認為經濟發展處於低穀這一大的背景下稅務機關在完成稅收計劃上難有作為,組織收入上被動應付。二是盲目樂觀的思想。把稅收計劃的完成完全寄希望於未來經濟的增長。三是稅收征收的隨意性。為了完成稅收計劃,違背稅收征管的法律法規和稅收工作紀律,隨意地預征稅款、多征收稅款。高質量地完成稅收收入計劃,需要稅務部門克服和糾正不正確的思想與做法,充分挖掘潛力,向稅務管理要收入,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與效率,將現實的稅源有效地轉化為稅收。鞏固基礎管理,確保稅收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強化重點稅源管理,確保電力、煙草、石化、電信等彙總納稅企業與其他大中型企業等主體稅源的稅收征管質量;實施所得稅彙算清繳和探索流轉稅的重點管理,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開展稅收專項整治與稅務稽查,形成有效的稅務管理鏈,防止稅收流失。與此同時,建立和完善稅務管理的長效機製,使稅收的增長與經濟的增長保持同步,真正實現稅收與經濟良性互動。
全麵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尤其是減稅政策,使稅收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當前,國家為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先後出台了以增值稅轉型為重點的一係列減稅政策,這無疑為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增加了強勁的推動力。稅務機關要形成這樣的共識:第一,目前的減稅是企業長遠發展之必需,隻有稅務機關不折不扣地抓好稅收政策的落實,各項減稅政策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第二,是否有效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尤其是減稅政策是衡量和評價各級稅務機關稅收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內容。第三,完成稅收計劃必須以全麵落實減稅政策為前提,決不能因為為完成稅收計劃而不落實好減稅政策。因此,各級稅務機關對落實稅收政策要製定嚴格的製度並嚴格加以執行;要加大對稅收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對政策執行的效果進行跟蹤問效,及時反饋並有效解決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優化納稅服務,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稅收環境。稅收征管的過程就是稅收執法的過程,也是稅務機關納稅服務的過程。納稅服務的質量直接關乎納稅人的權利保障、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與稅收管理的效率。如何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納稅服務是政府轉換職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納稅人的迫切需要。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納稅人對稅務部門提供優質的納稅服務,並有效解決在發展中麵臨的各種稅收問題的需求顯得尤為強烈。優化納稅服務,解決實際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優化納稅服務上,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優化征管流程,簡化辦稅手續,特別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網上辦稅,提高辦稅效率,全麵降低納稅人的納稅成本。要拓展並落實一係列的納稅服務措施,極大地方便納稅人納稅。在當前這一經濟困難時期,稅務機關要特別關注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要建立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暢通、有效的溝通機製,對納稅人反映的稅收問題及時加以解決,與納稅人共渡難關。
當前稅收工作麵臨四個突出矛盾
認真研究並準確把握稅收工作麵臨的形勢是做好稅收工作的前提。在經濟出現急劇變化和處於發展的低穀時期尤其如此。在曆經一年多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客觀分析當前稅收工作麵臨的形勢,對於科學確定2010年的稅收工作思路尤為重要。
當前稅收工作麵臨四個突出矛盾:
一是經濟複蘇緩慢,稅源相對短缺與公共財政的需求、與組織稅收收入的需求不斷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從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蔓延以來,稅源相應出現大幅度萎縮,我們經曆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對經濟決定稅收這一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有了切實的感受。通過一年多的調整,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的態勢。但是,由於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趨勢在短時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加之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種回升將是緩慢和脆弱的。新的一年,經濟複蘇的程度有限,這就決定了稅源依然不可能充裕。而支出的剛性,以及保穩定、保民生、促發展又對公共財政提出了較高要求,實際稅源與公共財政的需要、與組織稅收收入要求的矛盾自然就成為最突出的矛盾。
二是全麵落實各項減稅政策、支持企業發展與完成稅收計劃的矛盾依然突出。為了刺激總需求的增加,促進經濟的複蘇,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國家實施包括結構性減稅在內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些減稅政策對於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經濟複蘇尚須時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是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基調。特別是增值稅轉型這一製度性減稅措施,對於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和全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將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減稅政策在發揮稅收的“內在穩定器”作用,做大經濟發展這塊“蛋糕”的同時,也無疑給完成稅收計劃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尤其對於河南這樣的資源性省份來說,實施減稅政策與完成稅收計劃的矛盾依然沒有絲毫的減緩。
三是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稅務機關稅收征管、執法的現實水平與不斷提高稅收征管質量與效率的要求差距較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來通過加大稅收征管的力度,稅收征管的質量與效率有了較大的提升。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納稅人稅法遵從度以及稅務機關稅收征管、執法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一個不得不繼續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2008年,河南省國稅係統針對薄弱環節實施綜合治理,通過全省“三個行業、一個重點”專項整治活動,查補稅款66.3億元,拉動稅收增長8.2個百分點。2009年前十個月,全省通過深入開展“三類企業、一個重點”專項整治工作,共查補稅款75.63億元,拉動稅收增長9.2個百分點。2008年全國稅務稽查查補稅款500億元;這一方麵說明我們征收管理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稅收征管的質量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麵也表明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部門稅收征管質量的工作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