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水晶宮”,就會發現,芸芸眾魚類,嘴巴長得千奇百態:有的像魚叉,有的如鑷子,有的似鐵鏟,有的仿鋸齒,還有的似煙管……有“櫻桃小口”,有“血盆大口”;有的嘴伸長劍,有的口甩細鞭,有的嘴硬能穿鋼透鐵,有的嘴軟似楊柳依依……
魚長嘴當然是為了吃飯,在自食其力的過程中,嘴發揮了重大作用。鋸鯊嘴上長著一把鋒利的骨板“鋸”,是由上顎演變而成的,其長約占整個身體的三分之二。它捕食時,猛地衝入魚群,左右揮舞著長鋸,使不少無辜小魚死在鋸下。伸口魚和鞭尾魚的嘴可以向前延伸,它們常常神不知鬼不覺的靠近獵物,然後突然伸長嘴巴將獵物逮住。屬於管口魚目的魚也都有一個延長呈管狀的嘴,它們時常晃動頭部,讓長嘴伸入藻叢,把一些小蟲吸入腹中。阿南魚嘴上長有兩個外露的獠牙,可以挖掘埋在泥沙底下的生物。
深海中的盲須,嘴長得像把鐵鏟。它常撅起屁股,揮動鐵鏟,挖泥尋食。七鰓鰻類的嘴是呈漏鬥狀的吸盤,常吸附在大魚身上,以吸血為生。在珊瑚礁中生活的長吻魚,可以把長嘴插入珊瑚礁裂縫中啃食無脊椎動物。生活在深海的線口鰻其上下頜很長,而且上頜向上彎曲,下頜向下彎曲,這樣可以吞食大魚。深海中的叉齒魚頜骨可像蛇一樣張開很大,能吞食比自身大二三倍的大魚。許多凶猛的鯊魚如噬人鯊等嘴裏的牙齒排列成三排,牙齒呈三角形,邊上有鋸齒,前麵的牙脫落了,第二排的馬上移到前排替補。
射水魚嘴噴水可以打下四五米高的空中的昆蟲,除了靠其敏銳的眼睛瞄準之外,主要靠嘴巴上的特殊裝置。在它的上頜有兩個很深的小溝,當舌頭緊緊地貼住上頜時,這種深溝便形成了兩道直徑約15毫米的“槍管”。射水時,它用鰓蓋猛地一壓,含在嘴裏的水,便通過小溝從口中噴射出去。射水魚所射出的水流是可以變化的,有時“連發”,有時“點射”。這種動作,是靠它的舌尖變化來完成的。它的舌尖像一個活門,舌尖向下時,活門就打開,一股水流射出,這就是“連發”;若舌尖一抬一落,就有水珠一束束射出,這便是“點射”。這種不同的射擊方法,就像軍人使用的自動衝鋒槍一樣。曾有人觀察,射水魚一天至少要射落30隻蟲。
當魚類遇到敵害威脅時,還可以用嘴巴自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的油船“巴爾巴拉”號在大西洋上航行。突然,船員發現一個橢圓形的黑色物體,掀起一道白浪,向油船衝來。船員大吃一驚,立即發出了魚雷攻擊的警報。還沒等船長作出反應,隨著船體的一聲轟響,油船就顛簸起來。船員驚恐萬狀,認為船遭到了魚雷攻擊。可奇怪的是,油船並沒有爆炸,隻是左舷鋼板破了個洞。隨後,“魚雷”離開左舷向另一個方向衝去。這時,船員們才鎮定下來,仔細觀察,發現攻擊油船的不是什麼魚雷,而是一條劍魚。
劍魚也叫箭魚,熱帶和亞熱帶海洋裏,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它的嘴巴上頜向前突出,像一柄長劍,既堅固又銳利。劍魚平時膽子並不大,常浮在海麵上曬太陽,有時潛到水下用長劍似的嘴刺食烏賊或其它魚類。當它遇到威脅或發怒時,就會不顧一切地朝大鯨魚或艦船衝去。這時,它的遊速高達每小時200多公裏,其劍尖上所凝聚的衝擊力,相當於人們平時用最重的大鐵錘敲擊物體所產生的打擊力的15倍。劍魚渾身是勁,它在水中被捕獲後,可將一艘普通的機帆船拖帶10多公裏;它在海浪中能以40節的時速連續遊上幾個小時;盡管它的體重達好幾百公斤,但躍出水麵的高度可達8米。1948年,一條劍魚攻擊美國“伊麗莎白”號帆船,長嘴巴刺在船舷拔不出來,被船員捕獲,一稱,這條劍魚重700公斤,全長505米,它嘴上的長劍就有54厘米。
魚類除了用嘴捕食、自衛之外,還用嘴巴說“話”,進行社交活動。非洲有一種象吻魚,嘴巴長長的彎彎的,好似大象的鼻子。象吻魚的嘴巴有特異功能,可以發射不同頻率的電波。這種電波也就是象吻魚對外交往的語言了。有些象吻魚是群居的,它們往往靠彼此熟悉的電信號進行交往。既使不是同種,也能用嘴巴發出的電波進行社交。一次,一條獨居的象吻魚正倚靠在礁石上休息,突然,海水響動起來,一群小魚嘰嘰咕咕遊了過來。象吻魚認為這群小魚侵犯了它的“神聖領土”,便啟動長嘴巴,發出電信號進行警告。這群小魚不以為然,仍嘰嘰咕咕地遊動著。象吻魚火了,發出一陣比一陣強的警告訊號:“滾開,不許侵犯我的領土!”
小魚聽到這強烈的警告,互相商議一下,轉向遊去。它們一邊遊著嘴裏一邊嘰嘰咕咕,好像在說:“真是的,海底這麼廣闊,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