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我的名字叫中國》一書是麵向初、高中學生,非曆史專業的本、專科學生,以及廣大曆史愛好者的通俗讀物。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曆史和文化沒有間斷的文明古國。奇偉瑰麗的地理風情,獨領風騷的著名人物,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歎為觀止的科學技藝,使我國成為舉世公認的文化最發達的國度,凝結著人類最偉大、最深邃的曆史經驗和教訓。人們喜歡閱讀曆史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徜徉史林,可以啟迪智慧。然而,曆代先賢留給今人的著作可謂卷帙浩繁、汗牛充棟,僅《二十四史》就已達三千多卷,還有其他各類書籍,更是不勝枚舉,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來閱讀,恐怕也不可能遍覽無餘。假如有選擇地精讀一兩部著作,又無法了解古今曆史發展的大勢,難窺古今人物群相。《我的名字叫中國》作為一部擇要介紹我國上下古今的通俗讀物,將嚐試為大家解決這一難題。

我國的曆史是先民以往所經曆的社會生活的總和,而今天的現實社會又是過去曆史的延續和發展。尤其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和長期以來形成的風俗習慣,更是古往今來人們活動的舞台。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疆域遼闊、地大物博的東方大國。現在的陸地麵積約960萬平方公裏,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我國領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約5500公裏;東起黑龍江與烏蘇裏江的彙合處,西到帕米爾高原,東西相距約5200公裏。陸地與多國相鄰,邊界長達2萬多公裏。領海由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公裏。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麵積約470萬平方公裏。在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奇偉瑰麗的自然景觀與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交相輝映。至2008年7月,我國已有37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5項,自然遺產7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1項。這些都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物質遺存,同時又是我們獨特東方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成為反映國人辛勤勞動與聰明才智的人文景觀和凝結著我國古代先民集體智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遠古走來,經曆了漫長的時代。曆史的發展與進步,歸根結底是由人來推動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有許多埋頭苦幹、拚命硬幹、舍身求法、為民請命的人,數不盡的風流人物,成為國家和民族的脊梁。毫無疑問,這些人都站在各自曆史時期的時代大潮之上,是自覺肩負起時代重任的弄潮兒。他們既是曆史的創造者,又要經受後人的評判。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隻有設身處地理解前人,才能處理好主觀認識和客觀對象之間的關係,對曆史人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對曆史人物評價失實。今天我們品讀這些曆史人物,感知他們不記個人成敗得失,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去作出抉擇去取,體會他們心懷天下、義無反顧、慷慨赴難的昂揚鬥誌,可以增強後人見賢思齊,見不肖而自省的自覺意識。中華民族積澱數千年的偉大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正是值得我們不斷發揚的寶貴財富。

我國曆史上的各個朝代和當代社會裏究竟發生過哪些重大的事件,這些大事是如何影響我們後來的曆史發展,甚至是世界曆史走向的,又是如何深深地塑造了國人的民族性格的,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人類對於本民族曆史的解讀是一種特殊的活動,因為讀者每每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閱讀本民族的曆史,這樣會獲得一種基於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無比深切的自信與自尊,這正是曆史閱讀的獨特魅力。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曆史事件需要史家的解釋,這種解釋就是找出曆史事件發生、演變與終結背後的因果關係,合理地說明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圖景。要解釋曆史事件就需要運用某種理論,離不開特定曆史觀的指導。這就需要堅持正確的曆史觀作指導,不僅科學地重新審視和解釋過去的曆史事件,同時認識21世紀我國出現的各種新事件,把我們對古今曆史事件的認識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通過介紹和闡釋有代表性的曆史大事,可以向讀者展示重大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呈現出我國曆代的治亂興衰和政治製度的因革損益,使人們看清曆史發展大勢,增強愛國主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