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 / 1)

第一章: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中華曆史上的東周末期,這一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堪稱史上最混亂的年代,至戰亂頂峰,故後世稱之為“戰國”。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從這以後,天下經過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後,逐漸形成了七個實力強大的國家:韓、趙、魏、齊、楚、燕、秦。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率軍長驅直入韓國腹地,俘虜韓王安,在韓國故地設置了穎川郡,韓國自此滅亡。

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秦王嬴政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麵進攻。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其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占領趙國本土。接著揮師北上,屯於中山,逼近燕國。

秦軍逼近燕國,引起燕國一片恐慌。

恰巧此時燕國太子丹收容秦國叛將樊於期,燕國太子丹著急重臣商議後通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俠客荊軻。

荊軻乃忠義之士,不忍黎民百姓深處連年戰火之中,又得知燕國太子丹的煩憂,便聯合燕國太子丹、秦國叛將樊於期商量了一場刺秦計劃。

荊軻先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隻好私見樊於期,動之以情,樊於期為大義而成全荊軻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義士高漸離等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麵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軻一吟,眾人皆泣。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刺殺秦王本就是一場艱巨的任務,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

公元前226年,秦軍攻占燕都薊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

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後,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個月後,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

同年,秦王嬴政派李信率軍攻楚。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後敗。

次年,秦王嬴政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大破楚軍於蘄南,殺楚將項燕,占領楚國大片領土。

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楚國宣告滅亡。

楚國滅亡後,秦王嬴政派王賁率軍深入東北,掃除燕、趙殘餘勢力。

公元前222年,王賁攻占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攻下代城,俘虜了代王嘉。燕、趙兩國徹底滅亡。至此,東方六國中就隻剩下齊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命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猝然攻入齊都臨淄。齊王建入秦投降,齊國也被納入秦國的版圖。

至此秦國一統,秦王嬴政自稱帝王,又“秦始皇”。

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率領900民眾在大澤鄉揭竿而起。

陳勝、吳廣的壯舉,得到了附近飽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積極響應,紛紛“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加入起義隊伍。在陳勝、吳廣率領下,繼攻取蘄縣後,不到一個月又連克銍縣、酂縣、苦縣、柘縣、譙縣等五縣,很快把起義的火種帶到了自己的家鄉中原大地。

至此,中華大地上又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

從古至今,“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時代都逃不過這些命運的安排。

至於誰會再次走上那個令天下眾生都覬覦的王座,登上曆史的的巔峰,卻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