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荒唐言,一把幸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讀《紅》二十幾年,初讀時為黛玉傷心,在讀為寶釵傷感,其次為紅樓眾女兒悲鳴。現經過多年滄桑後,再讀《紅》深感其中之味。先生品性高潔,不以榮華富貴為念。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於其說先生是寫黛玉,不如說是寫自己。黛玉是每一聲啼哭,焉之先生不是血淚化字。《紅》之所以受萬人敬仰實因先生的品性出汙泥而不染。在這昏昏厄厄的塵世,有幾人能看到自己的心,有幾人在感歎歲月如梭的同時,想到去憐惜嬌弱的花瓣。先生卻時時觀心,洗心讓自己不染塵世之汙,直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