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藩王都力求相安無事。誰願意放著安穩日子不過,起兵打仗?闌國在岑氏一族的統治下日趨繁盛,頗得民心,此刻發兵無異於是和老百姓過不去。就算得到了帝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永被後世所譴責。
也有一部分藩王心存僥幸,一直虎視眈眈的望著京都,努力給皇帝挑錯,試圖引起人民的不滿,給自己未來的造反搜集理由。他們是想反,但是不敢先反。一個藩王的力量是薄弱的,一堆藩王聯合起來才是強大的。可是誰來當這領頭鳥,誰願意率先表露出自己想造反的意願?其他的藩王也不是傻子,萬一拒絕你之後還反咬你一口,把你告上朝廷,你不就是吃飽了撐的找罪受麼。
但是,如果有一個局外人願意擔下風險,充當紐帶,將意圖謀反的藩王們秘密集結到一起,必定會有人動心。幾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帶動所有人。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還有映華門滔天的江湖勢力助陣,謀反將會是必然,闌國終將掀起軒然大波。
“我之所以先投奔雒親王,是因為他有不少私兵。私兵比皇家軍隊更容易調用,我隻要助他登上皇位,事情就會好辦很多。”子魃不假思索,“然而現在雒親王已死,我們的交易被迫終止。其間內幕與我無關,我隻需要一個新的合作夥伴。”
他直言不諱,反而比費盡心機遮遮掩掩更有效果。順景帝眯了眯眼,並沒有生氣,“可是這件事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別跟朕說是為了闌國,你知道朕不會信。”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子魃不慌不忙,“我們的合作並不止這些,我還需要您助我坐上門主之位。事成之後,我會將映華門寶閣中的一件寶物作為謝禮,獻給您。”
順景帝挑了挑眉,顯然沒有太高的興致,“哦?”
“不知陛下聽說過沒有,”子魃有意降低了音調,“這件寶物,名為朱鴻令。”
“什麼?”順景帝一愣,激動之色難掩,“映華門真的有朱鴻令?”
一百多年前,九國還未分裂,整個大陸由東儀、九江兩大複姓王統治。東儀王以玄隼令掌管朝政,九江王以朱鴻令坐擁江湖。雙令合璧,便是天下江山。現如今,複姓王朝已不複存在,九國各自獨立,政治經濟製度互不相同。唯一還能讓各國所臣服的,便是雙王令牌。
百年來,雙王令牌的下落一直是個迷。據說,玄鷹令一直被梁國皇室秘密保存。而另一塊令牌朱鴻令,則在四大門派之首的映華門中。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至今無人能夠證實。順景帝千方百計尋找門主令牌,就是因為懷疑它有可能是朱鴻令。子魃提出的條件,他不可能不動心。
“自然。”子魃漫不經心地玩弄著劍鞘,“鄭國的開國皇帝出身江湖,其子孫後代都依靠著江湖勢力。一旦您擁有了朱鴻令,吞並鄭國便可不費吹灰之力。”
順景帝自然也想到了這裏,思量片刻,抬起渾濁的雙眼看了看他,“再給朕一個理由。”
子魃低下頭,從衣袋裏掏出了一個小瓷瓶子。塞子一拔,便有一股淡藍色的煙霧彌漫開來,若有若無的幽香沁人心脾。順景帝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卻全然沒有了先前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