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真愛的功課(5)(1 / 3)

難道你們的一生都這樣相愛嗎?甚至沒有吵過架?他們笑著搖了搖頭。老先生說,怎麼會呢?年輕的時候經常吵架,她總抱怨我不如別的男人,或者說我不夠愛她,最厲害的時候我們差點就去離婚了。可是後來,我們慢慢地適應了對方,過了這麼多年。婚姻都是這樣,要經過一定的磨合過程,到最後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才是婚姻中的上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把那些婚姻中的天敵拋棄掉,比如猜忌,比如嫉妒,比如虛榮……讓自己的婚姻越來越純粹,那麼愛情一定會簡單到隻是愛情。說完她深情地看了老伴一眼。

老夫人接著說,這時,再看你們的愛情,一定似琉璃了,因為幹淨到不染塵埃,隻是單純地相愛,塵世中的物欲在你們麵前幾乎沒有作用。所以,到你老了以後,如果還能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如果想給愛情一個比喻,那隻能是琉璃。

一日,翻看佛經,忽然看到一句話:願我來生得菩提時,心似琉璃。慢慢地盯住那句話,眼淚就流了下來。

原來,愛也一樣,隻有認真地修,才會成為琉璃。

那位從5歲、15歲、25歲直到歲月的年輪生長到75歲的女人,她一定會感謝自己擁有了琉璃一般一生純美的愛情。

愛一個人就會心疼一個人,而心疼一個人,你就會甘願為使他擁有幸福和快樂而無怨無悔地付出。

——網易網友流年開花

給予對方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在人的一生中,事業與家庭同等重要,家庭的和諧美好是彼此事業的堅實後盾。真愛一生的人,更需要給予對方精神上鼓勵和支持,一同朝向夢想的方向奔跑。

——弗洛姆《愛的藝術》

兩個人要有各自的事業,並相信對理想的追求會帶來歡樂。人往往是這樣:

結婚前躊躇滿誌,充滿理想和憧憬,未來是色彩繽紛、無比壯闊的。而婚後,不少人則變得“現實”了,理想的色彩被生活的困擾所衝淡,高遠的目標開始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茫然了。

失去了理想與追求的生活是平淡無光的,缺少生機與衝動力。生活需要一種願望,一個方向,一股激情的支撐,有夢想,有追求,生活就充滿希望,美好的結果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正如美國精神分析家芭芭拉·舍所說:幾乎所有的夢想都是能夠實現的,而且並不需要很多才智,所需要的隻是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夫妻倆都有各自感興趣的事,都有各自想從事的工作,這些事情,往往在業餘生活中占據主要位置,成為各自的精神寄托。由於家庭的業餘生活具有“共有性”,即它不能由丈夫或妻子一方支配,而由夫妻倆共同來支配,這就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協調,相互完善。因此,夫妻需要經常討論各自的事業理想,經常談論商討各自感興趣的事,增進夫妻間的感情,進而完善各自的計劃,使之變得合理。

讓我們從家庭的具體情況出發,找出成就事業的最佳方案吧!工作時間是成就事業的主體時間,業餘時間是造成事業突破的最佳時間,不少美妙的構思、突破性的靈感,都是在飯後睡前的時間內獲得的。對於成了家的人來說,這個最佳時間往往會被家務勞動侵占,有時還要被彼此不同的習慣、愛好分割。

事業上的“同心”,是夫妻設法把愛好與理想統一起來,如:把寫作當做兩人的同一誌向,或把科研當做兩人的統一攻關課題,這樣誌同道合的互助關係,有利於統一思想,統一時間,消除摩擦。

夫妻倆都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是我們所期望的,然而,在實踐中又往往難於做到,這就需要我們彼此犧牲一點,夫妻間不是按性別而是按才智,來確定誰當事業的攻關手,誰當助手。當助手的一方要做出一點犧牲,然而,這點犧牲卻能換得另一方事業上的成功。比如:魯迅在經濟拮據時,夫人許廣平曾想外出工作,但她和魯迅商量後覺得這樣做會影響魯迅的寫作,得不償失,便放棄了這個想法,甘做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