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古的中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形成於春秋時期,采取黃帝與岐伯二人一問一答的形式,研究討論中醫學的各種問題,雖然此書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筆至今尚無材料可以考證,盡管是這樣,仍然可以說《黃帝內經》這部名著所闡述的內容的確是極其豐富、博大精深的,它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筆者在研讀《黃帝內經》時,從中挑選出一些與今日社會生活相關的關於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知識,進行了通俗易懂的編寫。

在這本《黃帝內經》與陰陽養生之道的書中,講了這樣一些問題:關於陰陽;關於“五髒”;神、氣、血、形、誌有餘或不足,都會發生疾病;常見病的發病原因與治療;瘧疾病、痹病、痿病、厥病及“五髒六腑”疾病傳變。

這本書以陰陽養生為重點,告訴人們如果體內陰陽失衡就不利於健康,甚至會發生疾病。人們隻有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才能真正做到健康。

作者施連芳高桂蓮

2010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