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及作者簡介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生於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0年),逝世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一生經曆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五朝。
《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優秀的長篇神話小說,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合稱為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成書過程是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民間流傳和曲藝、戲曲、話本等的創作,最後由吳承恩做總結性的再創作寫成。
作者以豐富瑰奇的想像力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在西行取經的路上曆盡千難萬險,經過八十一難,一路斬妖除魔,終於取回真經,修成正果,讚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戰鬥精神。
《西遊記》最顯著的特色是從情節構想、人物塑造以至藝術手法上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如動物性、魔性與人性的統一;以神奇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突出人物形象的怪誕美;以幽默詼諧的藝術描寫,渲染人物的個性特點,使人物性格帶有喜劇色彩等。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受到青少年的喜愛。
◆作品內容梗概
作品是從遙遠的古代寫起的:在東勝神洲海外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頂上有一塊仙石孕育出一隻石猴。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這隻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眾猴說:“誰能從這瀑布中鑽進去看個究竟,我們拜他為王。”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發現裏麵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石碑上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眾猴就拜石猴為王,尊稱他為美猴王。
過了很多年,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老,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在海上漂泊了幾日來到南贍部洲地界,他參訪仙道,但是無緣得遇。這樣過了八九年,一日,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又飄過西海,來到西牛賀洲,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美猴王來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便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裏的筋鬥雲。功夫學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為操練群猴,孫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悟空為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鐵,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孫悟空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捉拿孫悟空。
玉帝采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當時孫悟空歡歡喜喜,與木德星官徑去到任。事後,悟空發現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立了“齊天大聖”的旗幟。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隻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在蟠桃園裏,悟空聽說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會長生不老。孫悟空大喜,便偷吃光了園中大桃。過後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開蟠桃會,但沒有請他,心中十分惱恨。到了蟠桃會這天,他騙走了赤腳大仙,自己冒充赤腳大仙,進天宮喝光了宴會用的仙酒,還闖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盡了葫蘆內的金丹,然後回到了水簾洞。玉帝對孫悟空擾亂蟠桃會甚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去捉悟空。十萬天兵被悟空打敗。玉帝又派二郎神來戰孫悟空。經過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戰之際,太上老君拋下金剛圈擊中悟空,方才將悟空捉住。
玉帝傳旨處死孫悟空,但因悟空吃過太上老君的仙丹,任憑刀砍斧垛,雷打火燒,都毫發無損。太上老君見狀,稟告玉帝道:“這猴子吃了我的仙丹,不如讓我領去,將他放在八卦爐中用文武火燒煉,既可煉出丹來,又可將他化為灰燼。”玉帝應允,於是太上老君將悟空放進八卦爐中,經過四十九天燒煉,太上老君以為悟空已死,誰知悟空不僅活著,反而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爐,揮動金箍棒東打西打,勇不可擋。隻打到通明殿裏,靈霄殿外,大鬧天宮。玉帝束手無策,求助西天如來。悟空對如來說:“玉帝不把天宮讓與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孫悟空終究敵不過佛法無邊的如來,一路筋鬥雲卻翻不出如來的手掌。如來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苦度了五百年。
五百年後,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如來為勸化東土眾人為善,令他的高徒金蟬子投生陳狀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時,父親就被人害死,母親也遭人霸占。他剛被生下來,母親把他放入木盆拋入江中,後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後,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請入長安宣講佛法。這時,觀音菩薩奉了如來佛的法旨,帶著袈裟等五件寶貝,跟惠岸行者一塊兒來到東土大唐,尋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經的人。觀音變成一個癩頭和尚,將袈裟、錫杖賜與玄奘,說道:“東土皆是小乘佛法,還無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脫苦,功德最大。”觀音指點玄奘去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處取大乘佛經三藏經。玄奘得觀音指點之後,決定往西天取經。唐太宗親自排駕送行,口稱玄奘為禦弟,賜尊號為三藏,一直送到長安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