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你都可以帶著快樂心情起床,帶著快樂的心情出門;上班途中,不再關注擁堵的路況和熙熙攘攘的行人,而是將目光轉向那些帶著午餐盒蹦蹦跳跳上學的孩子、挽著愛人的手麵帶微笑的情侶;在你心情特別好的時候,向他人微笑,你會得到他們的回應,也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
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卡耐基有一次在成年班的堂課上留下了一道家庭作業:“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最想向他們表達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
一周後,在課堂上,卡耐基問他的學生是否有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一個中年男子站起了身,說:“自從6年前我和父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後,我們就開始彼此躲避,除了在聖誕節或其他不得不見的家庭聚會,我們避而不見,即使見麵也從不交談。所以,當老師布置下作業,我就想,也許這是個機會,以緩解我和父親的矛盾”。
“晚上,我回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爸爸會出來開門--如果是媽媽來開門,我恐怕會喪失告白的勇氣。幸運的是,爸爸打開了門。我一點沒有浪費時間,踏進門就說:‘爸,我隻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能就此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他有心髒病的爸爸忽然痛發,在醫院裏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退卻,而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那就意味著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們說: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吧!”
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動,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
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年少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想給父母一點回報,盡點孝心的時候,父母可能已不在我們身邊。
比爾 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待,隻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時間如流水,青少年時期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學習,忙遊戲……等成人了,還要忙工作,忙事業。當我們認為擁有了可以孝順父母的能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吃不動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經遠離了塵世。
所以,親愛的讀者,如果父母還在你的身邊,一定要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和感激。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順,為時已晚,隻能空留遺憾。
還有一種愛和父母的愛一般,同樣樸實無華,隻會默默的圍繞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關愛和關注,給我們溫暖和幫助--這就是夫妻之間的愛。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很美麗,婚後數年依然美麗。她的婚姻似乎和她的相貌一樣完美,讓她無可挑剔。但是無論多麼完美,日子久了,終究會變得平淡。平淡久了,也終究會厭煩。當厭煩到快要麻木的時候,她邂逅了一個丈夫之外的男人,那個男人似乎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她決意離婚。
丈夫久久無語。
漫長的沉默中,她拿出小剪刀開始修剪指甲。可是她的小剪刀有點兒鈍了,不大好用。
“你把抽屜那把新剪刀遞給我一下。”她說。
丈夫把剪刀默默地遞到她麵前。她忽然發現,丈夫遞給她剪刀的時候,刀柄的方向朝向她,刀尖朝著他自己。
“你怎麼這麼遞剪刀呢?”她有點兒奇怪。
“我一直都是這麼給你遞剪刀的。”丈夫說:“這樣萬一有什麼意外,也不會傷到你的。”
“是嗎?”她說。心卻忍不住輕輕一動:“我從來沒注意過。”
“那是因為這太平常了。”丈夫靜靜地說:“我從沒有說過,因為我以為沒有必要說--其實我對你的愛也是如此。從我愛上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要把最大的空間給你,要把最大的自由度給你,就像剛才遞剪刀時把刀柄給你一樣,把愛情的生殺大權給你,讓你不會受到傷害--最起碼不會從我這裏受到傷害。也許這並不驚天動地,也並不轟轟烈烈,可這就是我的愛。”
她淚水洶湧而出,緊緊地抱住丈夫。
如此一份細膩的,已融入生命的愛,當用內心去體驗時,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動,這份幸福又怎能放棄呢?
身邊的愛也許就像穿梭在盛開的荷花下的青魚,當荷花絢麗時,青魚隻在水中無聲無息地遊動;當荷花敗落時,青魚卻還能帶給它一串串鮮活的呼吸。
也許當我們傾心於花香滿腹時,從不曾注意到青魚的存在,但是,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青魚的氣息已經充溢到了我們每條脈絡之中。
親情和愛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可往往因為日夜相伴、過於熟悉,讓我們看不清其中愛的內涵,而不懂得去珍惜。
珍惜身邊愛吧,時光是不能倒流的,過去的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不要讓我們的心活在懺悔當中。
明天永遠是個未知數,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愛,是唯一不會錯的真理。
家庭中裝糊塗的智慧
人總有喜歡處處展示聰明的天性,然而這種天性往往需要我們成天繃緊了神經去支持。在這樣的常態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隨我們生活的穩定因素。所以才會有了“難得糊塗”的境界之說。
其實,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的人和事需要去細心琢磨。畢竟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短短的幾十年光陰,哪經得起那麼多無謂的折騰?在小事麵前不必事事都徹查得那麼清楚,表現得那麼聰明,心中就不會有那麼多重負。保持一點糊塗的態度去生活,頭腦簡單地對待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特別是婆媳之間的事情,更是說不清,攪不明。
這天早上,因為一點小事,高曉又和婆婆吵了起來。一陣風雨過後,委屈的她跑到好朋友肖影家去訴苦。
當她敲開肖影家家門的時候,正好趕上肖影在忙著做飯。於是,肖影就讓婆婆先陪著高曉閑聊。
隨著話題的一步步深入,高曉終於開始發起了牢騷:“哎……要是我婆婆像你這樣善解人意就好了,可她總是那麼不招人喜歡,做菜成得要死,還整天在我們耳邊嘮叨個不停,總之,我不論做什麼,她都得挑出點毛病來,真是煩死了。”
肖影的婆婆聽完她了這一頓抱怨之後,微笑著打斷了她的話說道:“其實啊,並不是我和你的婆婆有什麼區別,而是你太跟自己過不去了。在這方麵,我覺得你真的該向小影學學,她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地遷就我的一切,一點都不嫌棄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鄉下老太婆。不管是做什麼菜,做的好不好,她都會說好吃!”
飯做好了,席間,肖影也勸了高曉不少話,高曉漸漸地終於不再那麼怒氣衝衝了。
飯後,高曉不想這麼早就回家,便在肖影家看起了電視。而肖影卻準備利用下午的時間洗洗衣服,可是她找來找去都找不到自己昨天換下的衣服去了哪裏。於是便問婆婆:“媽,您看見我昨天穿的那幾件衣服了嗎?”隻見,肖影的婆婆一拍腦門,笑著說道:“哎呀,我上午一不留神給你洗了,可真是老糊塗了。”
看著婆婆,肖影幸福地笑了。這時,坐在一旁的高曉才明白了肖影婆婆所謂的“糊塗”的真正含義。她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肖影能比自己生活的幸福,他們之間的“糊塗”其實正是一種難得的精明。
從那以後,高曉也當起了“糊塗”媳婦,她不再去計較與婆婆之間的小事,任何時候都寬容以待。漸漸地,婆婆也被傳染地“糊塗”起來,家中再也很少聽到爭吵之聲了。
許多時候,我們的痛苦都來自於對小事的斤斤計較和糾纏不休,煩惱皆因強出頭,太多的難過都是因為在乎的太多,太想出人頭地了、太爭強好勝。
其實,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我們完全可以忽略它們,將它們過濾掉。如果有什麼人或事讓我們感到不愉快的話,便不必過多地去計較,多一些糊塗,少一點聰明,彼此的相處便會融洽不少,你的境遇自然也會舒坦很多。
生活就是這樣,隻要你以一顆博大寬容的心去對待它,它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們必須要擁有這樣的心態,要懂得在一些小事上學著裝裝“糊塗”,在一些場合你不一定要很聰明,但一定要清醒,而糊塗做事就是清醒的一種表現。這樣的人生才是具有大智慧的。
與人相處需要互相諒解。每個人在做事時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別人的缺點,不要那麼“聰明”敏感,凡事太較真隻會給自己增添煩惱。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常以“難得糊塗”自勉。做人想聰明難,想糊塗更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是難上加難。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大都胸懷寬廣,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團結大多數人,利用他們的優點而忽略無傷大雅的缺點。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凡事大處著眼,不斤斤計較,隻有這樣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
有家就有溫暖
“家是溫柔港灣,你我渴望擁有它,旅途再苦也不怕,隻要有個溫暖的家……”每當我們聽到這首《家是溫柔港灣》都感到格外親切、溫暖,百聽不厭、感慨萬千。
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終點,是每個人的依托和基石。無論是偉人還是凡夫俗子,都離不開家。家是我們揚帆和避風的港灣,是我們心靈最安全、最踏實的依靠!我們在家裏與親人共處一室,就如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航行在愛的海洋中,有再大風浪都不怕。
即使累了、倦了、苦了、煩了,往這裏回歸,家永遠是我們最忠實的守護神,它幫助我們洗去心靈的塵埃,迎向一片燦爛的天空。
在事業不順心、壓力太大的時候,坐下來和爸爸聊聊,聽聽他的鼓勵和建議,會給我們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當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遭受挫折失敗的時候,給媽媽打個電話,聽聽她的嗬護和關懷,會讓我們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即使父母太過樸實,不知道如何用話語來安慰你,看看他們慈祥的麵容、充滿愛意的眼神,也會給我們帶來踏實的感覺,讓我們過濾掉浮躁和塵垢,讓心寧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