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法不錯,竟一個人打敗了我幾個弟弟!”
“你先記住了,我叫張良弼!習得是我們張氏祖傳槍法,你學得是哪家?”
“那麼精妙的槍法定是祖傳,既然不願告知,那便算了。”
“其實我今天算是占了個便宜,你作戰已久,恐怕是體力不支,按說應該趁此機會殺掉你…”
“我愛惜你的本事,把槍練到這個程度實在是不容易。我爹告訴過我,使槍靠的就是一股氣,氣由心生,如若我今天趁虛殺你,實在對不起我手上這杆長槍!”
……
此時張良弼當日之語依稀浮現於蔣淳斌腦海之中,讓他不由得一陣感慨:這是個光明磊落的人啊!
盡管蔣淳斌一直覺得現在還堅持為元廷效忠就是愚昧,但他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選擇,就像徐達和常遇春攻入元大都時,有許多大臣殉國而死,蔣淳斌也不能說他們就是錯的。
唉,看來張良弼和王保保都是不可收服的啊!再度較量一次槍法恐怕也沒有機會嘍!
蔣淳斌笑著搖了搖頭,同時將張良弼給自己的回信仔細收了起來,“傳朕軍令,命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占慶陽,張良弼及其弟不可降之,那就圓了他們包裹身死的心願吧!”
徐達和常遇春明白蔣淳斌這是要對張良弼勢力趕盡殺絕了,於是在防備王保保來援的同時,率軍全力進攻慶陽。
張良弼及其弟張良佐、張良臣拚死抵抗,亦不免城陷之事,而張良佐、張良臣皆死於此戰。
不過令徐達和常遇春感到遺憾的是,他們還是沒能抓住張良弼:城破之後,張良弼竟然憑著手中一杆長槍,率著一隊侍衛突出了重重包圍。
常遇春帶人前去追擊,卻敗興而歸,也隻能向蔣淳斌複命“慶陽已下,卻走脫了張良弼”。
蔣淳斌知道張良弼逃跑了之後,也有些不太高興,因為他很害怕張良弼歸附於王保保麾下,那可就棘手了。
不過事情並沒有像蔣淳斌想象的那樣糟糕,因為張良弼此次逃走之後,並沒有去王保保那裏,畢竟他們兩人之間也有著不少仇怨,要知道他有兩個弟弟就是死在與王保保的對戰之中。
但神奇的是,直到蔣淳斌徹底統一全國,也再沒見過張良弼的蹤跡,以至於他懷疑此人是傷重去世了。
其實張良弼並沒有死,隻是他自知元廷回天乏力,又不願意效忠明朝,因此便隱居於山林之間,行獵戶之事。
這個可以稱為英雄的人晚年混跡於農夫行列,沒有人知道他曾經是顯赫一方的大帥,至於他到底是否安於這種生活,又後不後悔當初沒有投降於蔣淳斌,估計隻有他自己心裏明白了。
這是張良弼的人生,也是後話,此處不多做贅述,隻是想告訴大家,元末的許多軍閥,都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而這早在他們的選擇中就已經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