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招降張良弼(2 / 2)

其實蔣淳斌一直想要招降王保保,還讓趙敏和阿魯溫分別給他寫了好幾親筆封,奈何王保保就是不予回應。

事已至此,蔣淳斌算是基本確定了王保保的心意,便也懶得再做那無用功,而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將他徹底消滅了。

不過在蔣淳斌看來,張良弼還是有可能爭取一下的,畢竟他是一個漢人軍閥,而且現在也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就不能向他的老夥計李思齊學一學嗎?

於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蔣淳斌竟親自給張良弼寫了一封信,內容也是極其懇切的:

思道(張良弼字思道)如晤:

朕近聞卿駐兵櫟陽,為徐達、常遇春所敗,以致退守慶陽,不勝唏噓感慨。

憶往昔朕與卿會兵於嵩嶽之地,得見卿與諸弟英雄之姿,遂心生向往,頗為欽羨。

後朕起兵於滁州、戰太平、下集慶,以致平南掃北,囊括四海,仍懷招攬卿之意,若為朕所用,當不失為一段佳話。

朕躬親國事,漸疏戰陣,卻因卿之故,久習槍法,已有小成,唯盼與卿習演,不知幾合敵手矣!

元廷暴政虐民,天下棄之,卿乃賢人,趨附惡勢,何苦來哉?朕有所不忍,故為卿計,不若及早歸順。

戰不止而民不休,百姓離亂,明珠暗投,朕所不願見也,望卿自省,切勿自誤,此乃卿之所幸,亦天下幸耳。

說起來蔣淳斌這封信寫得還是極其客氣的,他一上來便點明了張良弼的困境:困於慶陽,無路可走。

接著蔣淳斌便提起了十多年前兩人在中原大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交鋒:當時蔣淳斌以手中一杆長槍力敵張良弼及其兄弟四人,最終力有不逮,險些兵敗身死。

好在張良弼一腔正氣,不願趁人之危,加上愛惜蔣淳斌槍術之精,方讓他躲過一劫。(具體情節參考第五十四章:使槍全靠一股氣。當時的情況很複雜,張良弼放走蔣淳斌也有其不得已之處,若不嫌麻煩可前往一閱)

也正是由於這件事,蔣淳斌才好和張良弼攀交情,說什麼自己一直練槍,就是盼著和張良弼再比試一次,甚至還挪與他在自己手下過不了幾招。

然後蔣淳斌便開始吹牛了,先是敘說了一番自己的功績,讓張良弼明白跟著元廷隻能一路走到黑,投降自己才有前途,並適度表達了對張良弼的欣賞之意。

最後蔣淳斌則是點名主題:元廷肯定要完蛋啦,你堅持抵抗隻有死路一條,而且還會遺臭萬年,千萬不要耽誤自己的前途啊!

寫完了這封信之後,蔣淳斌便美滋滋地遣使送往了慶陽前線,命徐達和常遇春交給張良弼,他相信張良弼看完之後一定會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