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天,由濟寧出發的糧草船隊業已到達,於是三十萬大軍水陸並進,自德州向西北方向而行,幾天之內便連下長蘆(今henbei滄州)、青州(今hebei青縣及天津靜海等地,啊,這是我的家鄉!)等地,然後連續敗元軍於直沽(今天津)、河西務(今天津市武清區東北)等地,並在五日之內克通州(今首都通州區,嘿嘿嘿,我現在就租住在這裏的一個小房間。)
此時元大都已經近在咫尺,並直接暴露在了明軍麵前,但徐達、常遇春並沒有乘盛進擊,而是在原地修築工事,設立柵欄溝塹,以準備與元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這一路行來,徐達、常遇春的大軍已略顯疲態,加上傳聞元大都內屯有數年糧草、十萬兵馬,且都是拱衛京畿的親衛軍,因此徐達、常遇春並不敢掉以輕心,畢竟蒙古人的騎兵是出了名的厲害。
想當年蒙古人以快馬彎刀,打得整個歐洲聞風喪膽,甚至將其奉為“上帝之鞭”,由此可見他們的騎兵是多麼的恐怖。
但經過這些年來的曆練,徐達和常遇春對此已不再懼怕,他們也成長成了優秀的騎兵統帥,甚至屢敗蒙古人的騎兵。
來吧,就在這裏,在這平原之上,來一次真正的騎兵對決,我們要向世界宣告,漢人同樣可以訓練出優秀的騎兵,甚至比你們蒙古人還要強!
當然,此時還有一點讓徐達和常遇春頗為擔心:就在前些日子,王保保擊敗並擒獲了貃高、關保等叛將,並將消息通報給了元惠宗。
元惠宗知道王保保這是有意示好,因為他完全可以不經過自己的同意而殺掉貃高、關保等人,加上明軍此時已經連克長蘆、青州等地,眼看就要打過來了,於是元惠宗便讓王保保依軍法處死貃高、關保等人。
這就等於元惠宗間接承認王保保的軍事行動沒有錯,而半途宣誓效忠元惠宗的貃高、關保等人則成了犧牲品,被王保保毫不留情地殺死了,同時麾下部將也一並被王保保接收。
非但如此,元惠宗還罷大撫軍院,恢複王保保“henan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等官職爵位,並命他立刻北上勤王。
其實元惠宗這件事做得非常不地道,他根本就不是認錯,而是事到臨頭,知道自己快要不成了,所以不得已才叫王保保來幫忙。
王保保心中明白元惠宗的想法,甚至他的部將虎赤林也勸告他說元惠宗曾一心想要殺他,不如按兵不動,觀其成敗。
可王保保卻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由晉寧(今shanxi平陽)移兵冀寧(今shanxi太原),看起來似有異動。
對於這種情況,徐達和常遇春不得不防,因此在準備攻打元大都的同時,他們也調了一直部隊向西駐守,以此防備王保保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