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為子報仇(1 / 2)

蔣淳斌知道了自己派去的使者胡惟庸被陳友定殺掉後,不由得憤怒異常,可他又不敢大肆聲張,畢竟招降一事是瞞著胡大海等將領進行的。

所以蔣淳斌隻能私下撫恤胡惟庸的家人,並準備在戰後對其進行追封,就此胡惟庸倒是成為了一代忠臣。

而且蔣淳斌也堅定了消滅陳友定的決心:既然不肯投降於我,那就老老實實地受死吧!

也許在蔣淳斌等人眼中,陳友定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但陳友定從不這樣認為,因為在他的觀念裏,沒有民族,隻有君臣。

這與陳友定的自身經曆有關,他本是一個出身行伍、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就是靠著,就是靠著討伐賊寇、鎮壓起義發的家,如果不是元廷賞識提拔,也許他到現在還是一個連媳婦都很難娶上的兵痞子。

陳友定靠著自身能力屢立戰功,而元廷也讓他從一個出身底下的小兵變成了執掌福建行省八郡之地的平章政事,他心中又怎能不感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友定和李思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元廷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們維護元廷,也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會去考慮什麼民族問題。

因此盡管陳友定跋扈擅權,對於不服從的元朝官吏,他都是直接殺掉,絲毫不留餘地,但他對元廷一直是忠心耿耿的,甚至連每年的糧草進貢都未曾落下。

這是一個難對付的角色,至少比方國珍難對付,因為他既有能力,又有勇氣和決心。

但有一個人比陳友定的決心更大,那就是胡大海,所以他在率軍進攻婺州和處州的時候,竟是頭戴白巾,身穿孝服,畢竟是殺子之仇,不可不報啊!

胡大海的手下見狀,也都紛紛效仿,因為其中許多人都是胡大海父子的親衛兵,胡關住對於他們來說就相當於少公子一樣的存在。

當處州守軍看到打頭的先鋒隊一個個的都身穿孝服,便知道他們這是要拚命來了,士氣登時受挫。

而胡大海也不含糊,他在發起衝鋒的地方插了一把刀,然後宣布有敢退過這條線的,當即斬首。而如果順利攻入處州,到時候就算他胡大海自掏腰包,也保證人人有賞。

痛快!打仗的時候,要的就是長官這一句話!更何況胡大海向來又是個信守承諾的,因此為了那份賞錢,他們也得拚了命地往前衝。

當然,胡大海也不可能自己站在後麵,單看著那些兵士衝,實際上他一直帶頭跑在隊伍的最前麵,而且一直是攻勢最猛的那個人。

此時胡大海的心中隻有報仇二字,自己的兒子胡關住就是死在這片土地上啊!胡三舍罪孽深重,死了活該,可關住命不該絕啊!

胡大海本就長得粗野,自胡關住死後,他又一直蓄須,因此當城上守軍看到胡大海這個黑麵虯髯、一身孝服的猛將軍,都駭得紛紛後退。

胡大海今日穿的,是自己最厚最重的鎧甲,之前他一直想把這套戰甲送給兒子胡關住防身,可兒子卻說這套戰甲太笨重,打起仗來不方便,不願意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