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殿下,孛羅帖木兒和擴廓帖木兒的爭鬥結果又出現變化了!”,劉伯溫興衝衝地跑到蔣淳斌麵前,臉上的喜悅之色根本無法掩飾,“擴廓帖木兒和元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發兵攻占了大同,並招降了孛羅帖木兒的手下大將也速,他們的勢力又再次持平了。”
“哦,看來這個王保保(指擴廓帖木兒)不簡單啊!”,蔣淳斌仰頭哈哈笑了兩聲,“說起來他為咱們的大業做出了不少貢獻哦?”
其實蔣淳斌如此調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能如此專心致誌地對付陳友諒,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王保保和孛羅帖木兒之間的攻伐爭鬥。
王保保的義父察罕帖木兒死後,他不僅繼承了義父的兵馬,也繼承了義父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之間的矛盾。
王保保和孛羅帖木兒確實是目前元朝最能征善戰的大將,說他倆排名前二也不為過。
因此兩虎相爭,所有人都靠邊站,就連李思齊和張良弼也躲得遠遠的,根本不敢摻和。
元惠宗支持孛羅帖木兒,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支持王保保,因此兩方的派係鬥爭,又直接牽扯到了帝黨與太子黨之間的鬥爭。
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是個好戰派,因此在他的慫恿下,王保保不斷與孛羅帖木兒相互攻伐,並且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擴廓帖木兒在爭鬥中一直是稍占上風的。
但太子黨一派的勝利,也使得元廷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錯失了征討南方的機會,而恰恰在這一時間段內,蔣淳斌順利吞並了陳友諒勢力。
孛羅帖木兒確實是個能臣,同時也是元朝統治的堅定維護者,之前他就曾數次上書要求朝廷派軍南征,隻不過無人理會罷了。
如今孛羅帖木兒見太子一黨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心中實在憤慨,於是暗中聯係元惠宗及一些朝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兵直驅大都,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打了個措手不及,使得愛猷識理達臘逃奔到王保保駐守的冀寧(今山西太原)避禍。
此後,孛羅帖木兒直接率軍入駐大都,被元惠宗封為丞相,並處死了太子黨的一些高級官員,同時製定了一些有利於百姓和恢複統治秩序的政策,但為時已晚。
但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哪裏會甘心失敗?他先是想要直接在冀寧稱帝,結果被王保保阻攔,因為王保保心中明白,如果這樣做的話,元廷勢必分裂,也就真的再無挽回之機了。
接著愛猷識理達臘又在冀寧調集嶺北、甘肅、遼陽、陝西等省的兵力,企圖反撲大都。
本來王保保的打算是兵分三路,遙製孛羅帖木兒,並不與其直接交戰,因為他知道再這樣下去隻會加速元朝的滅亡。
奈何王保保碰見的是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這個豬隊友,這個豬隊友隻想著怎麼消滅反對自己的人,而從不在乎元廷的境況,仿佛這個朝廷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