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察罕帖木兒之死(2 / 2)

就連察罕帖木兒的老對頭孛羅帖木兒也有一種痛失知己之感,雖然他與察罕帖木兒一直有矛盾,察罕帖木兒死了他也很高興,但他同時意識到察罕帖木兒一死,所有的擔子就都落在自己肩上了,因此也不由在人前大呼“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

不過察罕帖木兒死了,對於蔣淳斌、或者說所有義軍首領來說,都是一大幸事,因為所有義軍首領、包括蔣淳斌,都害怕麵對察罕帖木兒這個對手。

我們可以這樣客觀地評價察罕帖木兒,他是有元一代著名的軍事將領,在他短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他以平定天下、匡扶社稷為己任,將區區數百之眾奮起義兵,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幾乎以一師之力殲滅百萬紅巾軍,力挽元政府於傾覆,克複了自紅巾軍起義後四分五裂的北中國。

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察罕帖木兒也是有其局限性的,例如在後來起勢的過程中,開始與孛羅帖木兒爭權奪勢,加大了元政府的內耗。

客觀來講,正是由於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的爭奪行為,才給了蔣淳斌等義軍勢力發展的機會。

而且察罕帖木兒收受蔣淳斌等義軍首領之禮,對南方義軍采取容忍態度,想讓他們通過自相殘殺的方式消耗實力,卻沒想到這些南方義軍在相互作戰吞並中一步步成長做大,成為了一股令元朝政府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不得不說是察罕帖木兒的失誤之處。

甚至就連後來位於西北之地的李思齊和張良弼開始對攻,察罕帖木兒不僅未加以阻止,反而和李思齊交好,鼓勵他向和孛羅帖木兒結盟的張良弼作戰,這都是他狹隘的地方。

但總的來說,察罕帖木兒對於元朝的功勞是遠遠大於其過失的,憑借他一人之力,也難以挽救元政府的頹勢,因為元朝從根上就爛了,已經不得民心了,他所能做的,隻是延緩其滅亡速度。

並且他與孛羅帖木兒的爭奪行為,也並非他一人之過,孛羅帖木兒同樣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就像李思齊、張良弼等人同樣也逃脫不了幹係是一個道理。

而且察罕帖木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他漫長的作戰生涯中,為元朝培養了一位可以接替自己的人,那就是他的義子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

察罕帖木兒死後,他的私家軍直接推舉王保保為首領,人稱“小總兵”,元廷也授予他“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兼知henan、shandong等處行樞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製。”

而王保保也沒有辜負元廷對他的希望,很快就攻下了益都,掏出了田豐、王士誠的心髒來祭奠養父察罕帖木兒,隨即平定了shandong全境。

而朝廷見王保保用兵不下於其養父察罕帖木兒,幹脆拜他為“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襲總其父兵。”

王保保很快就平定了中原,並駐兵於汴梁、洛陽一帶,察罕帖木兒雖死,其養子王保保又成了各路義軍勢力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