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外投資理論概述
11海外投資金融支持理論概述
111理論背景
2008年,對於世界人民來說也許隻是普通的一年,而對於13億中國人而言,2008早已和北京奧運這個概念緊緊相連,而北京奧運的意義已遠不隻是一次體育盛會那麼簡單,而是中華古國數百年來第一次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標誌。這份來自世界的認可,歸功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重大經濟成就,這些成就又源於我國國家競爭力的提高。那麼,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保持這份競爭力則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17年前,全球競爭戰略領域第一權威、邁克爾·波特教授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 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和富裕導向階段。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是指,在經濟發展的最初階段,幾乎所有的成功產業都是依賴基本生產要素的產業,這些基本生產要素可能是天然資源,或是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或是廉價的一般勞動力。在這個階段中,隻有生產要素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才有資格進軍國際市場,生產的商品完全以價格條件進行競爭,對直接影響產品需求和價格的全球經濟景氣循環與彙率變動非常敏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澳大利亞、加拿大這種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的部分產業均處在這個階段。投資導向階段是指國家競爭優勢以政府和企業積極投資的意願和能力為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投資活動頻繁,用於購買和興建現代化、高效率與大規模生產的先進技術、機器、廠房和基礎設施,因此生產要素將得到更有效率的應用,其產品可以在更廣泛的產業和產業環節中競爭。有些產業形成較高的進入壁壘,但優勢仍限於低勞動力成本、大規模生產、應用現代化設備的產業。因此隨著勞動力和能源價格等生產成本的起伏波動,相關產品的競爭力仍將受到較大影響,防範彙率和全球市場波動的體係仍比較脆弱。而在創新導向階段,各種產業的競爭開始深化與擴大,大量激發出企業的創造力,科技創新蓬勃發展。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由於競爭方向更大程度上來自先進的技術,企業開始將簡單的生產領域轉移到其他國家,基本上擺脫了生產成本與彙率波動的威脅。
中國對外投資項目案例分析——中國進出口銀行海外投資項目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