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八穿越者(1 / 3)

“什麼,王越放棄汀州大營了?”陳望聽著中軍官的稟報,情不自禁的脫口問。在得到中軍官再次肯定的回答後陳望和劉策麵麵相覷。

陳望得到的命令是拖住汀州大營的紅旗軍讓它不能行動,而且上麵嚴令不得主動攻擊紅旗軍。對於這道命令陳望還是很樂於執行的,他是和王越交過手的人,也見識過王越攻打李大林的場麵。如果這次不是給他加強到了兩萬人,陳望無論如何都是不敢來招惹王越的。

轉了好大一個彎子,陳望才順利的接近了汀州大營。紅旗軍即使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也沒有對他的部隊發起過攻擊,陳望一直提在嗓子眼兒裏的心總算回到了肚子裏。對方不主動進攻這事兒就好辦了,陳望大著膽子命令先頭部隊一直與紅旗軍保持接觸,主力則躲在先頭部隊身後五裏左右的地方做好隨時增援的準備。

紅旗軍承受不住壓力撤出防禦陣地,先頭部隊就先占領等主力跟上之後再向前推進。用這樣的辦法逐步壓縮紅旗軍的空間,直到在距離汀州大營十裏的地方紅旗軍不再撤退,而是堅決堵住了他們的去路。

這樣的局麵陳望是喜聞樂見的,他要的就是紅旗軍不再移動。既然對方顯露了保衛汀州大營的決心,這就說明對手已經不會在運動遊走。作為一個邊軍的宿將陳望知道一些王越練兵的方法,他明白按照王越的練兵方式這樣的部隊的機動力是很強的,論跑他的部隊絕不是對手。陳望不明白王越這樣練兵有什麼用,因為在古代偵查和通訊極為落後,要想在運動當中殲敵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陳望顯然無法處置了。紅旗軍突然放棄了汀州大營,當麵的部隊一夜之間不見了蹤影,他的任務也就泡湯了。最讓陳望難以接受的是紅旗軍放棄了汀州大營,他的部隊是占領還是不占領?如果是敵軍那好辦,二話不說直接占領就是,那個還是一大功績。汀州大營卻是閩國自己軍隊的營寨,他跑去占領算個什麼事兒。

在嶼圖上盯了半天,陳望艱難的轉過頭,看著劉策問:“怎麼辦?”

“怎麼辦?”劉策麵無表情的同樣反問了回來。

笑話,我哪兒知道怎麼辦。劉策是加強給陳望所部的主將,他是王延政的手下。劉策看得很清楚,自己不過是一個手下而已,王越和王延政可是叔侄,那是一家人。要不然也不會有你不打我我不打你這麼奇葩的對峙。不占領軍營隻是對峙沒什麼關係,占領人家軍營了那就表示真的是敵對關係了。真的再要打起來無論勝負都將治罪,這樣的仗隻有二百五才會打。

可是不占領也不行,紅旗軍跑了,還跑得無影無蹤,沒有釘住紅旗軍一樣沒有完成任務。

王延政拿著陳望、劉策發來的八百裏加急,笑著搖了搖頭,對王仁直說道:“越兒還真是滑頭的緊,他竟然敢放棄汀州大營。”

王仁直聞言麵色一緊,急速說道:“不好,越兒這是要動手了。”

王延政見了王仁直的表情,心中也是一緊。知子莫若父,王越如果真的動手打起來事情可就複雜了。

王仁直忽然又問:“陳望進了汀州大營了?”

王延政回答道:“還沒有,陳望的八百裏加急說的就是這件事,他不敢輕舉妄動,在等我們的回複。”

王仁直長出了一口氣,說道:“那還來得及,讓陳望千萬不要占領汀州大營,任何人都要走進去。”

王延政能理解不占領汀州大營,因為那樣則表示雙方互為敵對。一旦表明敵對立場這戰事就沒有辦法控製了,這個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然而為什麼王仁直會說任何人都不要進去?對於這位堂弟王延政還是知道的,他從來不會說廢話,從他嘴裏說出來的話都是有用的。

“任何人都不能進去?怎麼回事?”王延政問道。

王仁直急道:“這是越兒要打了,他的人少所以他要抓住主動。我們一直不打他也不好打。所以越兒現在需要一個借口,一個開戰的借口。現在他敢放棄汀州大營,不是真的要放棄這裏,隻要打掉陳望所部他就能奪回汀州大營。而且他也有可能對漳州軍動手,現在看來這孩子手上不是六、七千人而是一萬人,他隻要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打掉陳望或者漳州軍都不是問題。而且從他打過的幾仗來看,這孩子不動手則已,一動手就是全殲。他的部隊很能跑,動起來非常迅速,我們無法判斷他會怎打。”

王仁直一口說完,王延政就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了。他立即說道:“發八百裏加急,讓陳望和漳州軍迅速脫離返回,同時加強警戒注意不要被王越這個小混蛋給偷襲了。現在二哥那裏應該差不多了到了,沒有必要再拖著越兒,這個時候要是打起來我們虧大了!”

說完,王延政看著王仁直,說道:“打完這一仗你要好好的教訓越兒一下,大家都是親戚,一家人,下那麼黑的手幹什麼!”

王仁直哭笑不得,都這個時候他還有心說這個。現在最要緊的是時間,王仁直心裏念叨的是千萬別真的打起來。

福州城內,王越和他的兩百人聚集在九仙山中,這裏有許多從城外躲避進來的百姓,王越和他的人就混跡在這裏。

沒有調令駐紮在外的將領是不能離開防地的,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如果擅離職守這個罪責是很大的,在古代更是視同謀反。所以王越不敢就這樣找進王宮裏去,因為那樣很有可能連閩王大boss的麵還沒見到就被人一刀給砍了。

古代的城市並不大,五百多人都進來行動不便還很容易暴露,王越記得這裏有個叫曹雲南的捕頭還是很厲害的。所以王越留了三百人在城外接應,他帶了其餘的兩百人跟著進城避難的百姓混進了城裏,打算見機行事。

由於城裏多了很多避難的百姓,整個福州城顯得非常混亂。早上有捕快來這裏維持過治安,說了許多規矩約束難民不要亂跑。中午時分建州軍開到了城外,在山上正好能看到陸陸續續出現的建州軍。這時王越才明白為什麼他出發的比建州軍晚,卻能提前一步趕到福州。

因為建州軍並不是全部乘船,他們的大部分步軍依舊是沿陸路步行而來。隻是作戰需要的大部分的糧草軍械裝船由經水路運輸,水軍對這些運輸船進行押運和保護。這樣就減輕了陸路的通行壓力,所以建州軍的行軍速度隻是比一般的純陸上行軍快一些。王越他們卻是全部乘船可以日夜兼程,於是王越他們出發的晚卻能先一步趕到。

建州軍的出現引起了百姓一陣小小的騷亂,隨即便被捕快們製止住了。沒多久捕快們離開了這裏,王越趁著捕快的離開帶著十幾個人尾隨而去,他需要查探王宮的布置和想辦法見到閩王。

在王越決定要親自帶人來福州的時候,他隻是一種感覺認為自己很有必要親自來福州一趟。在路上王越仔細的思考了一番,發覺自己這個決定實在太英明了。

福州是閩國的都城,那裏駐紮著六衛精銳部隊,還有福州水軍。人數加在一起三、四萬人恐怕還是有的。在老閩王時期非常重視福州城的城防建設,經過擴建和加固福州城的防禦非常穩固。有三、四萬人的防禦和足夠多的糧食儲備,想打下福州城可沒有那麼容易。特別是在缺乏有效攻城手段的冷兵器時代,攻打擁有堅固城防的城市需要有足夠的軍隊和足夠的時間。花上一年兩年的時間攻克一個城市,這在古代戰爭中是可以經常看得見的場景。

然而建州軍有這麼多龐大的軍隊麼?即使加上泉州軍最多也就十萬八萬。這些兵馬即使做到包圍福州城也不容易,更不用說打下福州城。如果不能快速的攻破城池,戰事拖延的後果會是極為嚴重的。

首先,在禮法上是臣子攻打君王,這是犯上作亂是造反,耽擱的時間長了部隊很容易滋生厭戰情緒。古代軍隊作戰士氣很重要,士氣旺盛的軍隊往往能夠戰勝數量更大但是士氣低落的軍隊。所以古代軍隊打仗講究師出有名,這樣才能保證軍隊的士氣,並不是窮酸腐儒為了名氣而名氣的行為。

其次,是後勤供應保障。長時間的戰事必定需要大量的糧食以及武器、被服等軍需物資,這些物資的運輸在古代通常是需要征募大量的百姓來完成的,百姓長時間流動在外就會影響原籍的農耕生產,同樣也會引起流動屬地的治安等一係列的問題,這些都是地方官員最苦惱最頭痛的事情,到時候他們也會反對這樣的作戰。

最後,閩國算得上小國寡民。它周圍的南漢、吳、吳越無論從土地還是從人口方麵,其數量都遠遠大於閩國。土地和人口在古代是國家實力最重要的衡量標誌,國家實力不足,卻是因海貿而極為富庶的閩國自然就是別人眼裏的肥肉。如果持續動亂,三個虎視眈眈的鄰國絕不會袖手旁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