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兩百一十九章 外禦其侮(3 / 3)

“日月神教精銳盡出,全力抗擊蒙古韃子!”

這個消息震驚了武林各大門派。

不錯,如今朝廷外有強敵,內有叛亂,可謂內憂外患重重。韃靼小王子沒有放過如此一個大好機會,在明朝水師與秦國艦隊開戰之時趁機南下犯境,進攻延綏。

這一點,朝廷也是早已提防著的了,也是提前做好了開戰的準備,是以九邊重鎮嚴陣以待,不敢有一絲懈怠。

當年蒙古人滅宋朝,建立元朝前後在中原造下了無邊殺孽,殺戮千萬無辜百姓。即便是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出中原之後,也是一直對北元餘孽窮追猛打,如今雖已過去百年,但蒙古人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百年來雙方戰爭不端。六十年前土木之敗甚至差點讓京城被蒙古人攻破。

相比於楊蓮亭,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更為仇視和畏懼北邊草原上蒙古人建立的瓦剌和韃靼。

隻不過,名聲狼藉的日月神教說要抗擊蒙古人,別說武林人士,就是日月神教的教眾也都紛紛傻了眼。

不過,眾人一想想日月神教的前身:明教。便又恍然大悟了。

畢竟明教當年就是反元的急先鋒。朱元璋能建立明朝,開始靠明教起家的。而百年前朝廷之所選擇讓日月神教的總部建立在黑木崖,其中一個目的也是想在必要時那日月神教充當炮灰的。隻不過朱元璋、朱棣等人在位之時,明朝很強勢,沒落得下風。而在哪之後,朝廷慢慢的失去了對日月神教的控製,無法再指揮它。

朝廷一得到這個消息,朱厚照頓時大喜,狠狠的表揚了日月神教的忠君愛國之義舉。就差沒搬個愛國獎狀給東方不敗了。但暗地裏,朝廷對日月神教還是猶有提防的,畢竟此事確實令人覺得蹊蹺。

而武林正道除了個別幾個,各大門派這回卻是集體失聲了。

無它,百年來大小戰爭不斷,漢人與蒙古人的仇太深了,尤其是北方漢人。

即便是武林中人快意恩仇,正道門派對日月神教充滿敵視,但在這種大是大非之上,各大門派卻是不敢貿然橫加非議。一些人甚至猜測著日月神教是否被朝廷招安了,畢竟當年日月神教便是朝廷扶持起來製衡武林勢力的。在沒搞清情況之前,少林武當等大門派卻是不會貿然有所行動的,反而是越發低調。而這兩個武林的泰山北鬥都沒開口,其他門派但凡有點頭腦的亦是不願做出頭鳥。

華夏神州,從來不缺熱血男兒。

日月神教此舉傳開之後,也激發了北方男兒的血氣,不少人自帶武器幹糧去參軍。而一些商人權貴也紛紛捐錢捐糧。之後更是有一些武林世家和江湖門派與日月神教一樣紛紛發言要擊退韃子,其中就有恒山派。

恒山派地處山西,多受韃子襲擾,若是蒙古人大舉南下,自然也會受波及,所以恒山派此舉,江湖眾人倒沒覺得有異。除此原因,定逸師徒也知道日月神教此舉是出自東方不敗和楊蓮亭的手筆,所以才配合著楊蓮亭。

隨後,得到楊蓮亭提示的嶽不群也發言宣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五嶽劍派同氣連枝,會與恒山派一同共擊韃子。”華山派地處陝西,而韃靼進攻的延綏正是在陝西榆林。嶽不群此言一出,也把五嶽劍派其餘三派都拉下了水,嵩山、衡山、泰山三派也唯有紛紛發言。

而這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霎時間便在天下傳頌開來,更是令不少有學之士大加讚賞。嶽不群登時就出名了。

韃靼小王子其人如今已不是王子,而是蒙古可汗,本名巴圖蒙克,孛爾隻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孫。七歲繼汗位,同時娶了他曾祖父的妻子滿都海哈屯,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

在其妻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數與瓦剌爭戰,擊敗瓦剌。至正德初年,又先後翦除以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為首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漠南蒙古各部。他將蒙古分為左右兩翼,每翼各設三個萬戶,分封諸子為領主。從而結束了有明以來北方地區擾攘動亂的局麵。

巴圖蒙克,是一個被譽為蒙古中興之主的可汗。同樣,他曾經的對手朱佑樘也是一位中興之主。但朱見深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朱佑樘在世時,明朝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的情況。

楊蓮亭‘死’後,每逢天災,明朝各地經常出現叛亂,朱佑樘在世時還震得住朝野,但朱厚照繼位以來寵信宦官,卻令朝政變得昏暗。巴圖蒙克這幾年來也每每都在明廷出現叛亂之時趁機發兵南下劫掠。

此次,楊蓮亭與明廷一戰,開戰前便已是鬧得沸沸揚揚,巴圖蒙克自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趁著明朝水師與秦國艦隊正式開戰之時,蓄勢待發已久的巴圖蒙克趁勢發兵。甚至他還派出使者接洽秦國,欲與楊蓮亭聯合,給明廷來個南北夾擊。

待得楊蓮亭收到這個消息之時,秦國已經攻下了廣東,被巴圖蒙克拿去宣傳造勢,欲給明廷造成極大壓力,令明軍首位難顧,楊蓮亭因此背了一個不小的黑鍋,惹來無端罵名。

就在明軍與韃靼打得火熱之時,最令天下震驚的還是楊蓮亭發出的詔令:“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明言秦國與明廷戰時停戰,絕不趁機進犯,讓明軍專心禦敵,要糧要兵秦國都出。

君無戲言,這個詔令可是傳得全天下人都知道的,楊蓮亭若是食言必會背上罵名。但明廷卻是不會因為就相信楊蓮亭,沒有放鬆一點警惕,也沒有調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