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配色這點事兒

寫到此處關於界麵配色的討論已經接近尾聲,隱隱感到很多想說的東西沒能順利表達出來,很多技巧也無法一一列舉,其中有些是創意上的事兒,表達不易,還有一些則是工作上的疏漏,沒能在工作中將其逐一記錄,等到要說的時候卻常常發現“掛一漏萬”。

所以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和設計工作中養成隨看隨吸收,多積累、常創新的習慣。配色水平的提升很難一日速成,即使熟記各種配色要訣,那也需要時間去體悟,變成本能。古人雲功夫在詩外,是指學習做詩的時候不能就詩學詩,而應把工夫下在掌握淵博的知識,參加社會實踐上。學習配色也是一樣,例如收集具有良好色彩感的藝術作品、照片和實際物品,就是一個平時注重累積的良好習慣。現在人手一機,那些美好色彩的瞬間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記錄下來,然後結合自身的需要和係統的色彩知識,形成個性化的配色資料庫,那將是你用之不竭的創意之源。

提醒大家一點,在累積的過程中目光不要隻盯著互聯網領域,雖然這樣好似十分高效,但也很容易讓視角單一和雷同。我在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例如學習了有關色彩印象的內容,我會布置這樣的作業:請同學找多一些典型的色彩印象配色方案,如溫和的、華麗的、可愛的、自然的等等,找到它們在界麵設計(包括移動應用界麵)中、服裝設計中、家居設計、平麵設計中感覺相似的案例,尋找到的運用相似配色方案的設計例子不少於四個,其中有一個必須是網頁界麵或者應用界麵的,例如淺藍、黑、白所形成的簡潔現代的配色,除了要找到互聯網產品界麵的例子,剩餘三個必須是其他設計或者藝術門類的案例,比如是服裝設計、廣告、家居等方麵的例子。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大家把目光局限在小範圍內,而失去了學習借鑒其他門類的機會,因為跨界往往是用之不竭的最佳靈感來源。

學生利用自己的攝影作品進行的配色練習

左上圖是一位學生大一時的攝影作品。上界麵色彩課程的過程中,當大部分同學都熱衷於從圖庫裏找些名家畫作、時尚霓裳、絕美風景做色彩分析的時候,他卻將和同學外出時在學校附近拍的一張照片作為練習界麵配色的基礎,提煉出色彩,並根據麵積做了配色條,再結合網頁配色練習的模板給界麵配色。對他這樣的做法,我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並非因為他拍的照片或者配色練習不錯,而是他懂得了生活是學習色彩最好的老師,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動人的色彩瞬間,調配出屬於自己的個性色彩。敏銳的色彩感覺正是在這樣的生活點滴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疑問,看了大量的網站、APP 案例,感覺積累不少,尤其喜歡模仿國外的設計,但為什麼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設計中總覺得有些不倫不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