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搞砸了一件事,總是有諸多借口,百般搪塞,妄圖尋求自我安慰,求得內心的一份安寧;還有些人,失敗了,不發一言,隻是從失敗裏找機會、找經驗、找方法。於是,前者繼續失敗,繼續自欺欺人;後者從失敗中找到出路,走向了成功。“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看似簡單的小哲理,未嚐不是一種成功的大智慧。
發憤努力的後進生
生活中沒有不能進步的後進生,隻有不願改變的落後者。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遺傳學家,他曾用細胞移植的方法,在細胞核和細胞質關係的研究上,與他人合作,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核糖核酸,注射到金魚受精卵的細胞質內,培育出一種有鯽魚和金魚特征的“童魚”,否定了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在遺傳學上是一個重大突破。他先後發表論文、專著70餘種。
童第周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他少年時期刻苦好學、戰勝挫折是分不開的。
少年時期的童第周家境貧困,借債度日,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他沒有上過小學,到了十七歲才有幸邁進中學的大門。
在中學的第一學期,由於沒有小學的基礎,童第周的考試成績全都是“紅燈高掛”。校長決定給他兩條路選擇,要麼退學,要麼留級。
童第周沒有氣餒,怯生生地走進校長辦公室,請求校長再給他一次機會,並誠懇地說:“為了我那含辛茹苦的父母,為了本校的榮譽,我一定發憤努力。父親從小就對我說‘滴水穿石’的道理,如果下學期還無長進,一定退學。”校長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滿足了他的願望。
童第周終於又能踏實地坐在教室裏了。他知道這次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於是麵對生活上、學習上種種困難和挫折,沒有絲毫的退縮。他刻苦學習,“把每一秒鍾都化為一滴水,衝擊著科學文化之石”,連吃飯、休息的時候也不放過向同學請教。他決心從最為困難的數學學習上突破。
有一次課後,他在操場上用石片畫了個井字,然後往9個格子裏填數字,求解“洛書幻方”。有些同學取笑他,他卻謙和地請同學一起解。這時,有位老師走過來,見同學解不出來,就啟發他們“動腦筋,找規律”。童第周聽了,恍然大悟:從1加到9和是45,幻方有3行,每行是45除以3等於15,三個數相加之和為15,它們的算術平均數是15……他終於會解“洛書幻方”了。從中,他感悟到學習要勤思考,找規律,講方法;他體驗到:“我並不比別人笨,隻要自己刻苦努力,勤奮學習,什麼都能學會,什麼都能做到。”這個體驗成為他成才過程中麵對挫折的座右銘。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童第周以十倍於別人的努力,經過刻苦學習,在第二學期不僅消滅了“紅燈”,而且在期末考試中,數學得了100分,總分名列第三。從此,童第周更加發憤刻苦學習,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
極品人生/Best Life
在落後的情況下,童第周沒有在心理上默認自己會永遠落後,繼而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失敗者;而是堅信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於是困難在他麵前紛紛退縮。超越自己,並不是一件多麼難以實現的事。
給自己一個懸崖
給自己一個沒有退路的懸崖,就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
一位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口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登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
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35000美元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
“四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四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在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習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他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他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到了。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無從知道,他沒有駕照駕車上路也姑且不論,但我確實佩服他的膽識。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麵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極品人生/Best Life
有時候,困難隻存在於你的心中。臨陣退縮,困難就成了無法翻越的高山;迎難而上,你會發現,困難不過是遮擋住視線的小土丘。把自己置於絕境,才能爆發內在的潛能。給自己一個懸崖,才能給自己帶來一片蔚藍的天空。
練鋼琴
由易而難,就會越變越難;由難而易,也就無所謂難!
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她翻動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穀底。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她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她勉強打起精神,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麵教授走來的腳步聲。指導教授是位極其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
“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她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不管她怎麼努力,都趕不上教學的進度。她為此感到不安、沮喪和氣餒。
當教授又走進練習室時,學生再也忍不住了,她疑惑地問教授:“為什麼這三個月來,您要不斷地折磨我?”教授沒開口,隻是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她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有著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表現……”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極品人生/Best Life
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可用心檢視一下我們的生活,就不難發現,那些高難度的挑戰和外界壓力,已經在不知不覺間促使我們練就了許多能力。隻有及時調整和改變自己以應對新的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