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衫公子坐在人群之中,笑道:“列位,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人”的故事。且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還有一種就是秉正邪二氣而生之人。此種人在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明靈秀之氣,則在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製駕馭,必為奇優名倡。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再如李龜年、敬新磨、卓文君,紅拂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石慕文本擔心他會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來蠱惑人心,卻沒想到說的不過是對“人”的一番見識,雖近荒唐,卻也有幾分道理,倒不自禁的聽住了。卻聽他續道:“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卓文君的故事。”話音未落,眾人就鼓起掌來。黃衫公子微微一笑,待眾人掌聲過去,方娓娓道來。他聲音清脆動聽,口才甚好,把個卓文君說的——真好似活脫脫出現在眾人麵前一般。當他說到卓文君的美貌,眾人忍不住心搖神馳;當說到二人以琴傳情,以及卓文君夜逃與相如私奔時,眾人又是拍手叫好;及至說到卓文君當廬賣酒,眾人對卓王孫所為可謂義憤填膺,年輕者更是破口大罵。故事講完,眾人還沉浸在故事中,津津樂道。
這些故事石慕文幼時讀《史記》時也曾讀過,隻不過他的側重點在於相如的勸諫之道以及行文風格。有關卓文君的風流韻事全未縈懷,今這少年公子的故事雖加了不少誇張成分,卻也保持了原貌。石慕文心想,一個男子,盡想些唧唧歪歪、婆婆媽媽之事,倒也少見!想到這兒,無奈的笑笑。眾人再三挽留,要求再講一個故事。黃衫公子不好推辭,環視四周,笑道:“那我就再講一個當今世上最傳奇之人的風流韻事,如何?”石慕文聽他說講一個當今之人,不自禁抬頭向他瞧去,正巧那公子也向他望來,四目相對,石慕文心竟跳了跳。先前隻顧聽他說故事,並未仔細打諒他相貌,這時目光相對,才發現他有著一雙如此動人的眼睛,漆黑的眸子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如同可以洞徹世事。石慕文想不到這樣一雙眼睛的主人竟是個比自己還小的少年。看他容貌雖不是十分出色,卻溫文爾雅,另有一股說不出的儒雅風流。黃衫公子溫和的笑笑,石慕文竟覺不好意思,將眼光移了開去,臉卻不自禁的紅了。心中也不禁有些奇怪。他側頭尋商晴,發現商晴早已不見,想是對這種奇聞軼事沒有興趣。
在眾人催促下,黃衫公子笑道:“我講的這個人,他出生在四川眉山。”石慕文心中一動,他正是在眉山出生的。他再次抬頭,那黃衫公子也有意無意的向他這邊看了一眼。石慕文心道,難道他所說之人是我?我怎麼也算不上當世最傳奇之人啊?他為什麼不講商先生呢?隻聽他續道:“四川眉山原本鬱鬱蔥蔥,山明水秀。可是就在二十幾年前,百年豐茂的彭老山卻忽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大家說,這是為什麼呢?”眾人麵麵相覷,紛紛猜測,都被一一否定。黃衫公子歎道:“因為出生了一個人。”眾人忙道:“難不成是妖怪?所以他一出生便帶來妖氣,毒殺了當地草木?”黃衫公子搖頭道:“並非如此,隻因這人一出生,彭老山的鍾靈毓秀就都集中到他身上,被他帶走了,是以彭老山忽然敗落。”眾人奇道:“竟真有此事?那人是誰?快告訴我們!”黃衫公子正色道:“自然是真的。去歲我經四川,想起這個傳說,特意去了彭老山,誰知竟果真如此!列位若是不信,也可親到眉山去看一看,便可知在下所言非虛。”他望了石慕文一眼,笑道:“至於是誰嗎?恕在下不便透露。因為他為人謙虛,喜歡低調。我對他甚是景仰,又怎能做他不喜之事。”眾人點頭稱是,又要求黃衫公子講些他的故事來聽聽。
黃衫公子緩緩的道:“這位公子能夠如此優秀,除了自身聰明異常之外,和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嚴父慈母,言傳身教。父親對兒子要求十分嚴格。記得他小時候有一次,按照學習計劃,當天本來應該讀完《春秋》這部史書,可是因為貪玩兒,結果才讀到桓公莊公部分,不及全書的三分之一。心裏擔心父親來檢查家庭作業,所以感到提心吊膽總是不踏實,好像嘴裏掛了魚鉤的小魚一樣焦慮不安。諸位想,有這樣的父親,那位公子能不成材嗎?”眾人本想聽他說些奇聞軼事,那知他卻說些讀書、學習的瑣事,興趣不免減了一半。有輕浮之人便已有些坐不住了。卻也有一些少年人聽得興趣盎然,竟比對卓文君的故事還感興趣。黃衫公子卻道:“我們在座的諸位,年少者胸懷大誌,年長者亦有子女,也希望子女可以功名成就,光耀門楣。那麼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在我看來,第一件就是讀書。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方能長見識。又曰:修身、齊家、治國、然後而平天下。修身為第一件,怎樣方能修身呢?還是讀書。縱觀曆史,有多少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卻衰落了,皆是不讀書之故。也可說是教育跟不上。所以我竹籬國要想國富民強,經久不衰,唯有興學。奉勸諸位,不要拘於眼前小利,送子女進學才是第一等大事。”眾人沉默半晌,一少年首先拍手叫起好來。接著掌聲雷動。眾人於其話雖未必全懂,卻也能理解其用心之苦。石慕文心中又讚又歎,又感又愧。所讚者,此人並非風花雪月之徒,而是心係天下的大好佳兒;所歎者,其做事沒有束縛,如此苦心孤詣,如此做足文章,隻為一個簡單而又明確的目的;所感者,此人見識竟與自己如此相同,當引為知己;所愧者,自己雖想到了,卻礙於麵子,怕自失身份,終究沒有落實,不及他灑脫。隻可惜,商先生已走,錯失了和他相識的大好機會。不過,自己定會引薦二人,不讓他們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