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後記:
寫柳雲蒼,是為著《康熙王朝》裏的周培公臨時起意。二月河先生在書裏把他和阿瑣的感情寫得很動人(真的,是整本書裏最戳我的一段感情),我卻更喜歡電視劇版演繹出的感覺:時運與抱負讓他命途多舛,誹謗纏身卻當得起一句“臣心如水”。我想,明主尚且不免如此,那庸主呢?於是就有了《謝東風》的故事。
你若有心,應當已經發覺雲蒼的命運是個多元雜糅的產物。辛棄疾、徐渭、周培公,以及很多詩文中的意象,都在他身上投下了影子。辛棄疾自南歸後被迫賦閑,有《美芹十論》,徐渭一度在胡宗憲手下,謀斷東南。至於壯誌難酬,是詩文中永恒的題材。
本來是想帶著襟抱難開的影子寫個小白言情,真開工了才發現,在這種底色之下,以我的性格和閱讀習慣,難免帶上一些臣子之恨,索性就這麼繼續下去。沒有對這個問題做太多深究和討論,一來還是個言情的框架,二來清楚自己畢竟閱曆有限,不敢造次。
理論上講,由於選材和人設,青矜的表現可以有更多衝突性,比如麵對雲蒼和顥哥哥是如何做出選擇之類(言情最常用的糾結套路);或者和其他追求者有什麼羅曼史(萬人都愛女主角);或者再插入另一個女人來一場名為嫉妒的戰爭。我沒選擇這麼寫。過程略有拖延,但是立場非常鮮明。在我的觀念裏,如果支持感情的不是心靈間的欣賞和吸引,而是誰對誰比較好,可以幸福,卻終有缺憾。心之所向,在這種關係裏是很明朗的。
我給了柳雲蒼驚豔才華和宰相之心,然後把他推到冰窟裏去。畢竟不忍,所以就有了女主青矜。雲蒼心裏不能明言的那些矛盾和衝突,借由青矜與孟顥直接對峙。那一章寫於一個通宵之後的清晨,當時還蠻動情,因為時間特殊,不敢發出什麼聲音,壓著嗓子在演青矜,到最後弄得自己眼圈紅紅的。
青矜對雲蒼的感情,深沉中帶著無望的味道,也因無望,更多一分飛蛾撲火的熾烈。百轉千回,終究無悔。自我代入其實很容易。
最後雲蒼之死走的是徹底的言情套路,雖然後來自己看的時候沒覺得怎樣,但寫的時候一不小心就稀裏嘩啦了,個人很喜歡的一個男主,真的舍不得他。
一直愛讀懷古詩和諷喻詩,高中時候讀過相應的選集並作下摘抄,當時最觸動的,有一些被或明或暗、或正或反地用在這裏了。某種程度上的個人情結。
每章提要部分的詩,跟劇情多少有點關係,但未必適合加入正文,排在一起圖個格式好看。
我是個寫作習慣很奇葩的貨,可能會在刷完一套英語閱讀之後,或者洗完澡晾幹頭發的間隙,甚至剛看完一集識骨尋蹤的時候,打開這個文檔開始敲文,有時寥寥幾行,有時直接通宵連敲十七八個小時寫出一萬多。小一個月填完,看上去效率還不錯,不過我自己知道,很多次為了兩千字磨掉四五個小時,這種事從前不常發生。
從初二開始斷斷續續地寫文,到現在也是七八年了,這是已經寫好的故事裏,我最喜歡的一個。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不管怎樣,要和雲蒼青矜說再見了。謝謝你們出現在我的時光裏。
又及,梳子是理科生,國學是個業餘愛好,並不專業。如若發現疏漏,還望不吝賜教。寫作方麵也存在很多不足,求意見求建議。
三修之後的幾句扯:
這個故事的構思始於14年初,在寒假期間寫成初稿,而後開始了漫長的磨蹭。電腦上進行初修,然後自己打出來二修,隨後寫了一個不太滿意的二稿,再後來就是這次的三修。前前後後,差不多寫了二十萬字。我是構思很多,但是相當能忍住挖坑欲望的那種人,寫完一個比較滿意的故事,會一直較勁,一直改動。在專欄的三修之前,也時常會打開文檔,微調一點措辭之類,量比較小,也不係統,有時候第二天就忘了是改的哪裏,所以一直沒有選擇貼出來。
我曾說,初稿是情侶,二稿是夫妻,這裏麵有我對初稿的遺憾。在三修稿裏,我著意在後期加重了夫妻的感覺。作為丈夫的雲蒼,基本完美成幻想型,溫柔到能滴出水;作為妻子的青矜,應該也算是很賢惠的。晚期雲蒼的身體真的不忍多寫,用青矜口吻描述,不會出現關於照顧他有多麻煩的抱怨,艱難困苦,甘之如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