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因種(1 / 2)

餘杭小鎮上

餘杭小鎮因地處偏僻遠離京城所以也算得上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人們自足自立,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

“過來看看啊,上好的東西啊,看來看看啊”小販們不停的叫賣著自己手中的貨品,集市上人來人往,有人會被小販的叫賣而吸引,便過去看看;有的或許是趕路的路人匆匆趕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這時,有位風度偏偏少年在人群中走著,他麵容俊秀,身著一身湖水藍長衣,腰間掛著一塊上等的和田白玉,哪怕人再多,如此俊美的臉龐也能一眼便可在人群中找到,而這人便是餘杭鎮上赫赫有名的宋大善人家的獨子宋翊軒,他溫文爾雅,學識淵博,最擅於彈古琴和作畫,是小鎮上姑娘們最理想的對象。

“少爺,您走慢點,等等我”跟在宋翊軒身後的小廝上接不接下氣的在後邊喊著。

宋翊軒在人群中停下腳步,轉身看向身後,無奈的搖搖頭:“湯圓,你倒是快一點啊,早知道你速度這麼慢就不讓你跟著來了”。

湯圓從小就伺候宋翊軒,因為長得圓圓的,像極了“湯圓”,所以宋翊軒就一直叫他湯圓,久而久之,府中上下都叫他湯圓了。

湯圓停在原地稍稍踹了一口氣,又小跑著到了宋翊軒的身邊。宋翊軒看著湯圓趕上來那吃力的樣子,笑著說道:“平時叫你少吃一點吧,還不聽,這下知道累了吧”。

湯圓,聽了宋翊軒的話,不好意思撓著腦袋,傻笑著說道:“少爺您也知道湯圓我從小沒別的嗜好,就是愛吃,您要湯圓少吃點,豈不是要了湯圓的命嘛”。

宋翊軒看著湯圓那一臉委屈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啊……”。

春天,陽光明媚,萬物複蘇,大地一派生氣勃勃。

餘杭鎮不遠處,有一座山,叫南山。

南山上有一座名叫普寧寺的寺廟,寺內不時的傳出誦經聲,來來往往的香客正虔誠的參拜著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山腳下有一片清澈的湖水,湖邊種著一排柳樹,柳條倒映在湖麵上,微風吹過,猶如少女的長發隨風飄動。就在這清澈的湖水中,一條鯰魚歡快的遊動著。

“春天真的太好了,許久沒有出來玩了,這次我一定要痛痛快快的玩一場再回去”鯰魚歡快的遊著,突然問道一股香味,它閉上眼睛朝著香味飄來的地方遊去。遊到香味的出處,隻見一個細細的長線上掛著一個魚鉤,魚鉤上放著魚兒們難以抗拒的魚餌。鯰魚看著魚鉤上的魚餌心中滿滿的自信:“又是一個傻子,以為這小小的魚鉤就能掉的住我,看我怎麼把你的餌吃掉”。

這時,宋翊軒正帶著湯圓一起來到普寧寺為鎮上每年一次的施粥來與主持商量,與往年一樣宋府把米送到普寧寺,然後由普寧寺來施粥。

普寧寺建在南山上,寺雖不大可香客卻絡繹不絕,別的寺院佛主都是金裝塑身,而普寧寺的佛像則是在山壁上開鑿而成,栩栩如生。

宋翊軒走進普寧寺,主持方丈便出來相迎:“阿彌陀佛”主持向宋翊軒鞠了躬。

宋翊軒也恭敬的回了禮說道:“大師,我奉家父之命前來和大師商量今年施粥的事的”。

“阿彌陀佛,宋大善人真是個好人啊,這幾年,年年開倉施粥,宋大善人如此善舉,佛祖一定會保佑宋大善人一家的”主持手握佛珠,慢慢的說道。

宋翊軒微笑著說道:“多謝大師吉言”。

幾番客氣之後,宋翊軒便與方丈定下了施粥的日子,就定在了三月初六那天。事情定好之後,宋翊軒便於湯圓下了山。

那條鯰魚自信滿滿的去吃魚鉤上的餌,豈料,剛咬了一口就被掛在了魚鉤上,“啊呀,不妙,這個魚鉤被施了法”魚兒拚命的想掙脫魚鉤,可還是牢牢的鉤在了魚鉤上。

隻見魚線在水麵上不停的動著,岸上的漁翁趕緊提起魚竿,一個用盡,魚便從水裏跳了出來,懸掛在空中,不停地跳動著。漁翁興奮的將魚從鉤子上取下,看著手中的這條大鯰魚,津津樂道:“這下好,釣了那麼大條鯰魚,一定可以買個好價錢,沒想到那個道長的法術那麼高超,莫名其妙的在魚鉤上念了些聽不懂的東西,說往後一定能釣上魚,果真一點也不假”。他開心的把鯰魚扔進了竹樓裏收拾好了東西便準備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