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課程,作為現代教育體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目標與微觀教學實踐的橋梁,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同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類型差異,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之間的層次差異,也集中反映在課程體係和具體的課程內容之中。縱覽我國近三十年高職教育發展的曆史,也可以看做是一部高職課程改革的曆史,從最初的簡單改造普通高等專科學校的課程設置與教材,到形成“必需、夠用為度”的改革思路,再到引入國外諸如北美的CBE課程模式、德國的“雙元製”課程模式、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體係、澳大利亞的TAFE課程以及新加坡“教學工廠”等課程理念與模式來推動課程改革,直到以國家示範性院校建設項目為標誌的高職教育內涵建設時期,各高職院校紛紛全麵開展了立足國情、立足行業與社會發展需求、立足個體職業能力發展客觀規律的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探索。經過近四年的努力,我國高職教育課程體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成了一批既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實推廣意義的課程改革成果;建設了一大批適應中國國情、符合工學結合要求、滿足高職教育本質要求的優質課程資源。可以說,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改革的成效也是舉世矚目的。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劉越琪教授等人所著的《能力核心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代職教課程體係的構建》正是這批成果中的代表之一。該成果作為劉教授所承擔的2006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高職高專類教改重點項目“汽車類專業課程體係的改革研究與實踐暨中英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合作項目(汽車維修)”的係列成果之一,全麵展示了我省高職教育工作者對高職教育的兩個基本問題——“培養什麼人”、“怎麼樣培養人”的思索與實踐。讀完劉教授的這本書,有以下幾點感想和期望:
一是態度嚴謹,課題組為了獲得廣東省汽車後市場的人力需要、市場發展動態以及崗位能力要求,深入近百家企業進行調研並開展了全麵的問卷調查,而且與行業專家一起在國內首創開發了包括245個模塊在內的汽車後市場汽車運用技術能力模塊庫。二是視野開闊,書中廣泛地借鑒了包括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汽車運用技術領域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資格標準和培訓模式,並注重我國以及廣東省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土化職業能力資格標準與課程標準。三是注重實際,在當前的職教課程開發和體係構建中,大量開發工作過程係統化的課程無疑是正確的,但仍要考慮實際情況,因為課程體係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書采用多種開發方法,從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職業教育思想出發,形成了包括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項目課程、任務導向課程和拓展性學科課程在內的專業課程體係,在幾年的人才培養實踐中,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四是關注現代職教課程體係的構建,現代職教體係不僅包括中專層次和大專層次的職業教育,也包括本科乃至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本書以汽車類專業高職課程體係構建為重點,同時兼顧中職和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銜接性和課程內容的逐層深化,無疑對我省現代職教體係的構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衷心地期望這部著作的出版能夠對我省乃至我國現代職教課程改革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專業課程層麵推動我省現代職教課程體係的改革與發展。也希望這部著作對從事職業教育研究和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職業教育工作者有所啟迪,學習、借鑒並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加以應用,共同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謹此贅言,是為序。
2010年3月
能力核心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代職教課程體係的構建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