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裏,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裏,都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隻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知識鏈接 耳聞目睹:ěr wén mù dǔ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裏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大北風刮得正猛,我因為生計關係,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幾乎遇不見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輛人力車,教他拉到S門去。不一會,北風小了,路上浮塵早已刮淨,剩下一條潔白的大道來,車夫也跑得更快。剛近S門,忽而車把上帶著一個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個女人,花白頭發,衣服都很破爛。伊從馬路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車夫已經讓開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沒有上扣,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於兜著車把。幸而車夫早有點停步,否則伊定要栽一個大斤鬥,跌到頭破血出了。T22
伊伏在地上;車夫便也立住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又沒有別人看見,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誤了我的路。
我便對他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
車夫毫不理會,——或者並沒有聽到,——卻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問伊說:
“你怎麼啦?”
“我摔壞了。”
我想,我眼見你慢慢倒地,怎麼會摔壞呢,裝腔作勢罷了,這真可憎惡。車夫多事,也正是自討苦吃,現在你自己想法去。
車夫聽了這老女人的話,卻毫不躊躇,仍然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詫異,忙看前麵,是一所巡警分駐所,大風之後,外麵也不見人。這車夫扶著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門走去。
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刹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麵藏著的“小”來。
心理描寫 反映了魯迅心裏覺得車夫不再低微,變得偉大起來,而魯迅先生覺得自己又是那樣的渺小,心裏產生了愧疚感。
我的活力這時大約有些凝滯了,坐著沒有動,也沒有想,直到看見分駐所裏走出一個巡警,才下了車。
巡警走近我說,“你自己雇車罷,他不能拉你了。”
我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裏抓出一大把銅元,交給巡警,說,“請你給他……”
風全住了,路上還很靜。我走著,一麵想,幾乎怕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擱起,這一大把銅元又是什麼意思?獎他麼?我還能裁判車夫麼?我不能回答自己。
這事到了現在,還是時時記起。我因此也時時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雲”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作品賞析
生活中其實有無數件小事,而我們的魯迅先生卻能把一件小事寫的不平凡,把普通人寫的不平凡,也許這就是他的特異功能吧!
在一件小事中,魯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車夫寫的那樣光輝偉大,事情是這樣的:一天,魯迅先生有急事雇了一輛車去S門,但路上,人力車的車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爛的老婦人,當時,魯迅先生不以為然,認為她並沒有受傷,於是,揮揮手讓車夫快些走,但車夫卻完全不理會魯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過去把老婦人扶起來,並關切的問她的傷勢,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檢查。
當時,魯迅先生看著車夫的背影,心裏覺得他不再低微,而是變得偉大起來,而魯迅先生覺得自己又是那樣的渺小,心裏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魯迅先生把一件小事描寫的如此的透徹;如此的詳細;如此的生動,真是讓人敬佩萬分哪!在文章的最後,魯迅先生寫到:“直到現在,還是常常記起那件事,我因此也時時煞了痛苦。”這裏的結尾表達了魯迅先生的愧疚之心從來沒有抹去過,這件事一直在鞭策著他自己:教他怎樣做人;教他慚愧;教他自新,同時也增長他的勇氣和希望。
魯迅先生情感是樸素的,真實的,從人性的角度給予了下層勞 動人民以同情和尊敬,在普天一色的批判文章的氣氛中,這 種風格的作品確實是鳳毛麟角。
行文勁健、情調蒼老的魯迅 的文章給人的是深刻的思想與深沉的意境,他的對世界和人類情感的認識會促使任何一個有正常感情的人積極地去麵對世界,有如“直麵慘淡的人生”,甚至於“敢於正視淋漓的 鮮血”,這對社會的前進和進步是一種積極的力量,有時甚 至是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