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HAS32/3“山貓”艦載直升機
英國HAS32/3“山貓”艦載直升機主要用於反潛、搜索、攻擊。1977年開始用於裝備部隊。其旋翼直徑128米,機身長1547米、高359米(折疊後長1061米、寬375米、高320米),最大起飛重量5 896千克,最大速度333/306千米/小時,航程593/620千米。裝有功率為835千瓦發動機2台。主要武器為2枚反潛魚雷或導彈、深水炸彈。主要設備有吊放聲納、磁探儀、雷達。
劃時代的“一小步”
地球上億萬人的目光都通過電視屏幕緊盯著走出登月艙口的阿姆斯特朗。他花了3分鍾才走完9級踏板的舷梯。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22時56分20秒,月麵上終於踏出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阿姆斯特朗麵對沉睡已久的月球大地宣布:“對一個人來說,這隻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可對全人類來說,這卻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在此後2小時40分的月麵探險中,兩位宇航員展開了太陽能電池陣。安設了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還采集了22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的樣品,並與美國總統尼克鬆進行了電視談話。7月21日上午11時15分,登月艙飛離月麵之後與繞月軌道上的飛船會合。1969年7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12時55分22秒,“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首次登月後,安全降落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上。總統尼克鬆親臨打撈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主持“阿波羅”11號3位宇航員返航的歡迎儀式。
“阿波羅”11號飛船和3位宇航英雄,在人類發展史上永久地刻下了自己的姓名。
哈勃太空望遠鏡
以著名天文學家哈勃命名的“哈勃”號太空望遠鏡,是迄今發射上天直徑最大的望遠鏡,它總長128米,鏡筒直徑428米,主鏡直徑24米連外殼孔徑為3米,全重115噸,是一座完整的“太空天文台”。哈勃太空望遠鏡可以獨立完成許多天文研究工作。
第一,它能夠單個地觀測星群中的任一顆星;第二,它能研究和確定宇宙的大小和起源,以及宇宙的年齡、距離標度;第三,它能分析河外星係,確定行星部、星係間的距離;第四,它能對行星、黑洞、類星體和太陽係進行研究,並畫出宇宙圖和太陽係內各行星的氣象圖。
化學電源
早期發射的衛星多用化學電源,如鋅汞電池、鋅銀電池、鎘鎳電池。鋅汞電池放電電流小,工作電壓不平穩。鎘鎳電池能輸出較大的功率,但比能量略低。20世紀50~60年代的科學試驗衛星、空間探測器和返回型衛星多采用鋅銀電池,它的放電電流和比能量都很大,是短期飛行航天器的主要電源。載人飛船和航天飛機多采用氫氧燃料電池,這種電源每組電池峰值功率高達12千瓦,無維護工作時間可達2 500小時,並具有多次起動和停機功能。鎘鎳電池、鎘銀電池和鎳氫電池常用作為太陽電池陣的蓄能器。
“和平”號空間站
1986年2月20日,前蘇聯發射新一代航天站“和平”號進入太空運行,這是前蘇聯的第三代航天站。它在設計製造上作了許多重大改進,技術更成熟,設施更完善,工作生活條件更好。它的最大特點是有6個對接口,可同時和6艘宇宙飛船或航天器對接,組成一個大型軌道聯合體,成為未來空間城的雛形。從1987年2月6日發射的“聯盟”4M2號飛船與“和平”號對接成功後,3月31日,“量子”號天體物理實驗飛行器、4月23日,“進步”29號貨運飛船先後都與“和平”號對接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四位一體的軌道聯合體。
在航天站上,宇航員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科學考察和實驗工作,進行了地球資源勘察、天文觀測、太空物理實驗;還進行了太空植物栽培實驗,從事了製造生產半導體材料和特種藥物;考察了在太空長期飛行對人體的影響;還多次試驗了艙外行走、太空安裝作業,以及太空軌道轉移等千百項科研活動。這些活動為人類進一步征服太空,在太空建立長期生活基地,以至為飛往火星等外星考察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和數據資料。
“和平”號航天站進行了許多大型科學試驗工作,這期間還於1986年5月5日至1986年6月25日進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轉移飛行”——在“和平”號聯合體與“禮炮”7號聯合體之間的穿梭飛行,進行了50多天的極其複雜而又十分順利的空間站之間的往返飛渡。
“和平”號探空火箭
“和平”號探空火箭是中國研製的固體氣象火箭。“和平2號”和“和平6號”氣象火箭分別於1968年和1979年發射。“和平2號”氣象火箭是兩級無控製火箭,動力裝置由兩台不同直徑(第一級255毫米、第二級205毫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組成。火箭全長665米,重330千克。發射角為80°時,飛行高度可達70~74千米,用於探測20~60千米高度的大氣參數。“和平6號”氣象火箭為單級無控製火箭,用兩種探測箭頭:綜合型箭頭用於探測20~60千米的風、大氣溫度、壓力等參數,火箭全長252米,重60千克;落球型箭頭用於探測30~80千米的大氣密度等參數,火箭全長231米,重58千克,火箭的直徑均為1615毫米。
核電源
航天器所用的核電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核反應堆溫差發電器和熱離子發電器,它們都是利用原子核的突變(裂變或衰變)所釋放的能量來發電的。這些能量以熱的形式輸出,由熱電轉換器轉換成電能。這種核電源壽命長、工作可靠、對核輻射、強帶電粒子場和微流星轟擊等的承受能力較強,常用於行星際探測器和部分軍用衛星。核電源價格昂貴且不安全。1978年和1982年,前蘇聯的“宇宙954號”和“宇宙1402號”衛星載入大氣層後造成了放射性汙染。美國、前蘇聯等國仍在繼續研製千瓦和數百千瓦級的核電源,以滿足功率消耗日益增長的需要。高效太陽電池、聚光太陽電池和反應堆核電源正在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