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我很不屑於用花哨的言語來描繪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因為在我看來青春是無需花哨來修飾的,隻有乏味的題材才真正需要五顏六色的語句和技巧去補救,就好比學生作文,好比校慶演講………

人們用盡全力將一些兩句話就能說完的東西反複加工,延長到一個小時,不過是為了讓大家覺得聽不懂,畢竟很多人認為聽不懂的才是真正有水平的。一切就如韓寒所說,小孩子才分對錯,成人隻看利弊。人總是會長大,慢慢將那兩句話分成兩周去講,而我們之所以懷念青春無非是青春隻需要兩句話兩分鍾,不是我愛你便是我恨你。

初中生活並不是我青春的全部,但卻是我生命的第一個轉折點。我想之所以我很想念初中生活是因為我生命中至貴的友誼,愛情的萌動,性格的穩定,生活的向往,一切的一切從這個地方開始,而不曾結束。

平靜安逸的二線小城市,競爭雖不至於從小升初開始便狼煙四起,可所有的家長都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乍一聽來很偉大,細細品起卻相當可笑,畢竟從出生於世到結婚生子,無論小升初,中考,高考,還是就業,仿佛我們在世俗的嘴裏一直都在起跑線上就不曾出發過。當有一天我們發覺自己真正走出起跑線了,我們的責任便也成為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也正是世俗口中的生活,時而自己在說,時而聽別人說,時而為自己生活,時而又為別人生活。

在中國,好像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教育界的神話,強大的師資力量,濃厚的學習環境外加驚人的升學率。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神話學校為何而聞名,可當我真正踏進初中校園,我開始明白我的母校究竟如何造就神話。

一所學校變成名校是件相當簡單的事,如果你是校長,最先要做的並不是如何將學校建的舒適寬敞,如何強大自己的師資力量,如何完善教學軟硬件設備,而是努力搞出個狀元來。如果你成功啦,緊接著就是肆無忌憚的炒作,宣傳,吹牛。

不管你的狀元家境如何,他一定是生活窘迫無力承擔昂貴學費的。無論你坑了他多少書本費跟補課費,他一定是受到了學校大力資助和支持的。然後無數的優秀學生,官二富二便都會蜂擁而至,一部分用強大的學習基礎支持你的升學率,一部分用強大的資金基礎支持你的校園建造,最後無限循環的教育界神話便就此誕生啦。

起初我曾天真的認為一所名校真的有能力將資金支持的那一部分人改造成升學率支持,從而維係自己的神話。可後來我發現就算學校沒辦法改造他們,升學率也一樣會驚人。因為直到中考之前,一切會對成績造成負增長的學生分別會以做生意,闖蕩,打架,傷殘,死亡,少管所等一係列原因紛紛離開學校。這就如徐誌摩所說,輕輕的來,又輕輕的走,揮一揮口袋,隻留下人民幣和升學率。所以我一度認為除了必須的啟蒙教育,新時代的學校是這個國家最誤人子弟的營業場所。

而提到學生時代,總是逃不出友情跟愛情的,同樣是純潔無暇的感情,學生時代的友誼是值得歌頌鼓勵的,可學生時代的愛情卻是影響學習徹底杜絕的。我厭惡的並不是這件事的本質,而是一個由十八九歲的夫妻所生,同樣在十五六歲開始談戀愛的老師來教育孩子不要早戀,這和媽媽桑教育手下的小姐不要出台又有什麼區別呢?而不可否認的是所有的友情都早在愛情之前,因為在愛情開始之前男生和女生在孩子的腦海裏是毫無區別的。